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一课:"看见"需求 ...
-
颜锦轩坐在赵立军的奔驰S500后座上,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绑架的良家妇女,既忐忑又隐隐期待。车内散发着真皮和雪茄混合的味道,像是权力在无声地宣告它的存在。
"紧张?"赵立军头也不抬地看着平板上的报表。
"有点。"颜锦轩老实承认。
赵立军轻笑:"记住,在尧舜国,最厉害的武功不是降龙十八掌,是读心术。"
车子在一家私人会所前停下。门童恭敬地拉开车门,仿佛迎接的是微服私访的皇帝。
包间里已经坐了五个人,个个气度不凡。赵立军一进去,所有人都站起来打招呼,那架势让颜锦轩想起了古装剧里官员迎接钦差大臣的场景。
"老赵,这位是?"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好奇地打量颜锦轩。
"我新收的徒弟,小颜。"赵立军轻描淡写,"带他来见见世面。"
颜锦轩被安排在赵立军身边的位置,像个被展示的珍稀动物。席间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但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赵立军几乎没动筷子,却能让整桌人都吃得心满意足。
"王总,"赵立军突然对那个秃顶男人说,"听说你最近在找学区房?"
王总叹气:"可不是嘛,为了孩子上学,头发都快掉光了。"
赵立军微微一笑,拿出手机发了条消息。五分钟後,他的助理送来一个文件袋。
"海淀区重点小学的学位,"赵立军把文件袋推过去,"刚好有个朋友移民了,名额空出来。"
王总激动得手都在抖:"这...这怎么好意思..."
"举手之劳。"赵立军摆摆手,转头对颜锦轩低声说,"看见了吗?他需要的不是学区房,是作为父亲的成功感。"
颜锦轩愣住了。
酒过三巡,一个做建材生意的李总开始抱怨市场竞争激烈。
赵立军慢悠悠地品了口茶:"李总,你上次说想加入江南会?"
李总眼睛一亮:"赵总有门路?"
"下周有个饭局,我带你去。"赵立军说得云淡风轻,"不过会费有点高。"
"钱不是问题!"李总激动地举起酒杯,"我干了,您随意!"
看着李总一饮而尽,赵立军对颜锦轩耳语:"他需要的不是商会资格,是阶层跃迁的优越感。"
颜锦轩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而赵立军正在为他揭晓背后的秘密。
回程的车上,赵立军开始了他的第一课。
"你知道你为什么能成功吗?"他问的是邮票事件。
颜锦轩谨慎地回答:"因为我找到了吴建国的爱好?"
"错。"赵立军摇头,"因为你'看见'了客户的需求。不是他表面对产品的需求,而是他内心深处,对'满足感'和'优越感'的需求。"
颜锦轩若有所思。
"吴建国缺那二十五万吗?不缺。他缺的是被人重视的感觉。"赵立军继续说,"你送他邮票,让他觉得自己是个鉴赏家,是个值得被讨好的人。这种感觉,比省钱更让他着迷。"
颜锦轩想起吴建国签字时那得意洋洋的表情,突然明白了什么。
"在尧舜国,做生意,做的不是产品,是人性。"赵立军看着窗外的车流,"你要卖的从来都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背后代表的东西——地位、尊严、希望,或者解脱。"
他让司机在一个高档小区门口停车,指着进出的人们说:
"看那个开保时捷的女人,她买的是车吗?不,她买的是'看我混得多好'的宣告。
那个拎着爱马仕包的男人,他买的是包吗?不,他买的是'我属于这个阶层'的认证。
就连楼下抢特价鸡蛋的大妈,她买的也不是鸡蛋,是'我还能养活家人'的尊严。"
颜锦轩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在被重塑。
"但是赵总,"他忍不住问,"这样利用人性,是不是太..."
"太卑鄙?"赵立军替他说完,笑了,"那我问你,医生给病人开药,是不是利用了他想活命的欲望?老师教学生知识,是不是利用了他想出人头地的渴望?"
这个类比让颜锦轩无言以对。
"人性就像水,你可以建坝堵它,也可以开渠导它。"赵立军说,"聪明的生意人选择后者。"
第二天上班,颜锦轩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同事。
他发现闪电总是在客户面前夸大自己的收入——不是在卖产品,是在卖"跟我混有前途"的幻觉。
赵小天则擅长倾听,让每个客户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特别的人——他卖的是"被理解"的温暖。
就连刘建明那种粗暴的风格,也是在满足某些客户的受虐倾向——他们需要被强者征服的感觉。
中午在食堂,颜锦轩忍不住对赵小天说:"我好像...开始理解这个游戏了。"
赵小天警惕地看着他:"你跟赵总出去吃饭了?"
"怎么了?"
"小心点,"赵小天压低声音,"他带过的徒弟,最后都变得不像人了。"
颜锦轩想起赵立军的话:"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我。"
下午,赵立军给他布置了第一个作业:分析三个潜在客户,写出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
颜锦轩对着电脑发呆。第一个客户是女企业家,表面需求是提高工作效率,但她在朋友圈天天晒和马云的合影——她要的是被认可为"成功女性"。
第二个客户是富二代,说要创业证明自己,但微博全是豪车美女——他要的是向父亲证明"我比你强"。
第三个客户最难懂,是个佛系中年男子,说什么都回答"随缘"。颜锦轩翻遍他的社交媒体,最后在一个小众论坛发现他是重金属乐迷——他要的是挣脱世俗束缚的叛逆感。
写完分析,颜锦轩感觉自己像个偷窥癖,扒光了这些人的心理防线。
赵立军的回复很快:"及格了。但还不够狠。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码,找到它。"
下班时,颜锦轩在电梯里遇到刘建明。
"听说你开始跟赵总学习了?"刘建明语气复杂,"恭喜啊,找到大靠山了。"
这话听着像祝福,实则带着酸味。
颜锦轩突然明白了刘建明的需求——他想要赵立军的认可,却始终得不到。
走出公司大楼,夕阳正好。颜锦轩看着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突然觉得每个人都头顶着一个隐形的标签,写着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他想起《论语》里的"因材施教",在赵立军这里变成了"因欲施销"。路过老陈记面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进去。他害怕陈姐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回到家,他站在镜子前练习"洞察人心"的眼神,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赵立军。
手机响了,是父亲发来的消息:"轩轩,手术费差不多了,你别太辛苦。"
颜锦轩看着这句话,突然泪流满面。他知道,自己正在变成一个曾经最鄙视的人。但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开始享受这种转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做个好人太累,做个坏人...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