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未拆的包裹 ...
-
画展第三天,许清安收到个快递。
不是熟悉的地址寄来的,邮戳盖着邻市——正是他当初订了车票想去的地方。他捏着牛皮纸信封站在画室门口,指尖划过粗糙的纸面,突然想起傅时夜说过“邻市有台风”,原来那时对方不仅动了他的颜料,还截了他早就买好的东西。
拆开信封,里面掉出本画册,不是他找了半年的那本绝版画册,是本很旧的素描集,纸页边缘卷着毛边,扉页上有行褪色的钢笔字:“赠清安,愿你笔下有光。”
是他大学时的老师送的。那位老师在他抑郁症最严重时突然去世,这本素描集跟着画室的杂物一起丢失,他以为早就没了。
翻到中间,夹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着校服,坐在画室窗边,手里举着幅刚画完的向日葵,笑得露出虎牙。旁边站着年轻的老师,正指着画纸上的光斑,神情温和。
许清安的指腹蹭过照片上的自己,突然觉得眼眶发潮。那时他还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只觉得画不出东西时会烦躁,却没想过后来会被那片阴影拖进深渊。
“喜欢吗?”
傅时夜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吓了他一跳。许清安猛地合上素描集,转身看见对方倚在门框上,手里拎着个保温袋,眼神里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
“你跟踪快递?”许清安把素描集塞进抽屉,语气冷硬。
“找了很久。”傅时夜没否认,走进来把保温袋放在桌上,“你以前跟我提过这位老师,说他总夸你画的光特别暖。”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紧闭的抽屉上,“我托人去邻市的旧物市场翻了三个月,才从收废品的大爷手里买到。”
许清安没说话。他想起老师去世那天,自己把自己锁在画室,是傅时夜砸开窗户爬进来,抱着浑身发冷的他坐了整夜。那时对方眼里的焦急是真的,现在翻遍旧物市场找本素描集的执着,似乎也带着点笨拙的真心。
可这份真心太沉,压得人喘不过气。
“以后别再做这种事。”许清安拉开抽屉,把素描集拿出来放在桌上,“我的东西,我自己会找。”
傅时夜的目光暗了暗,像被风吹灭的烛火。他打开保温袋,里面是碗热气腾腾的南瓜粥:“你这几天没好好吃饭,画展结束后瘦了一圈。”
“不用你管。”许清安别过脸,却闻到南瓜粥的甜香——那是老师以前常做给他吃的,说南瓜能安神。
傅时夜没再劝,只是把勺子放在碗边,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素描集里夹着张纸条,是老师留给你的,我没拆。”
许清安愣住了。他重新翻开素描集,果然在最后一页找到张折叠的便签,纸是老师常用的那种,带着淡淡的檀香。
展开来看,上面只有一句话:“光会转弯,但不会消失。困住你的从来不是雾,是不肯抬头的自己。”
墨迹有些晕开,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许清安突然想起,老师去世前一周,曾给他打过电话,语气很着急,说有话想当面跟他说,他那时正被抑郁情绪缠得厉害,没接。
原来老师什么都知道。
“他走之前去医院看过你。”傅时夜的声音很低,像是怕打断他的思绪,“你在昏睡,他站在病房外看了很久,把这本素描集交给护士,说等你好了再给你。”
许清安的手指捏着便签,纸角被攥得发皱。他突然想起那天醒来时,床头柜上确实有个陌生的包裹,当时他状态太差,随手扔在了一边,后来搬画室时彻底忘了。
原来不是傅时夜截了他的过去,是他自己弄丢了。
“粥要凉了。”傅时夜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
许清安没动,目光落在便签上的“光会转弯”四个字上。他想起《孤舟》里的雾色,想起傅时夜眼底的占有欲,想起自己一次次的逃跑和挣扎——或许老师说得对,有些困住,是自己画地为牢。
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口南瓜粥。甜意在舌尖散开,带着熟悉的暖意,像很多年前,老师站在画室门口喊他:“清安,过来尝尝刚熬好的粥。”
傅时夜看着他喝粥,没说话,只是悄悄把桌上的素描集往他面前推了推。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画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照片里那幅向日葵上的光。
许清安慢慢咀嚼着,突然觉得那片缠绕多年的雾,似乎有了道缝隙。
或许不必急着逃,也不必急着原谅。
至少此刻,粥是热的,光也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