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9、第129章 他的智谋 ...


  •   宣政殿侧殿,烛火通明。巨大的紫檀木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如同沉默的堡垒,散发着墨香与无形的压力。空气里弥漫着新漆的桐油味、墨锭的松烟气息,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如同绷紧弓弦般的凝重。

      萧战端坐于案后。他依旧裹着厚裘,双目紧闭,灰翳的眼睑覆盖着永恒的黑暗。苍白的面容在烛光下如同冷玉,唯有眉心微蹙的细纹,透露出思绪的流转。他左手掌心,那方祖陵玉玺散发着温润而恒定的微光,如同黑暗中指引的星辰。右手则随意搭在一份摊开的奏折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页的纹理,感受着墨迹的凹凸起伏。

      一名年轻的书记官(龙套)垂手侍立一旁,声音清晰而平稳地诵读着奏折内容。他刻意放缓了语速,字斟句酌,仿佛要将每一个音节都刻入空气。

      “……臣,太原王氏族长王珪(龙套),顿首再拜……陛下新政,雷霆万钧,意在安民强国,臣等……深以为然……然均田令之推行,于太原郡……似有操切之嫌……豪族田产,世代累积,骤然清丈,恐生民怨……臣斗胆恳请陛下,念及太原士绅多年输粮纳赋之功,稍缓清丈之期,以安人心……”

      书记官的声音平稳无波,如同念诵经文。然而,就在他念到“深以为然”四字时,语调中那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停顿,以及念到“操切之嫌”时,那刻意加重的一丝气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萧战灰翳的“视界”中,激起了清晰的涟漪。

      萧战搭在奏折上的指尖,极其轻微地顿了一下。

      “……清河张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等六姓家主,亦联名附议……”书记官继续念道。

      “停。”萧战的声音低沉响起,打断了诵读。

      书记官立刻噤声,垂手肃立。

      侧殿内一片死寂。唯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更漏滴答的声响。

      萧战微微侧过头,灰翳的眼睑下,眼球仿佛在黑暗中缓缓转动。他的指尖依旧停留在那份奏折上,仿佛在感受着纸页的余温,捕捉着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无形的情绪暗流。

      “王珪……”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仿佛在剖析灵魂,“此人……声稳而气浮……言‘深以为然’,却字字斟酌……其后‘操切之嫌’,重音落于‘嫌’字……非惧新政伤民……实惧……伤己利……”

      他顿了顿,指尖在“操切之嫌”四字上轻轻划过。

      “联名附议……六姓……”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声势浩大……然……其声各异……”
      “清河张氏……奏折用词……圆滑……字里行间……透着……观望……”
      “范阳卢氏……语气急促……字迹……据闻潦草……显是……焦躁不安……”
      “荥阳郑氏……措辞谨慎……反复强调……‘祖产’二字……执念……最深……”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字句……怨毒……隐于……恭敬之下……”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最精密的解剖刀,将奏折背后隐藏的、那些家主们各自的心思、恐惧、怨恨,一一剥离出来,暴露在烛光之下!书记官听得目瞪口呆,冷汗涔涔!

      萧战缓缓收回手,身体微微后靠,灰翳的眸子“望”向虚空。他仿佛能“看”到,那七姓世家看似铁板一块的联盟之下,涌动着怎样的暗流与裂痕!

      “他们怕的……”他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洞悉一切的冰冷,“非是均田……”
      “而是……强军策!”

      他猛地抬起头,灰翳的眼睑准确地对准了殿内某个方向——那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靖国舆图》。

      “崔琰……崔浩……为何狗急跳墙?”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凌厉,“非为田亩!是为……兵权!”
      “崔氏……世代掌控青州军!其子弟……遍布青州军府!‘强军策’废世兵世将!行募兵武举!断其根基!此乃……掘其祖坟!”
      “王珪……太原王氏……其祖上……亦曾出过镇北大将!虽已式微……然军中旧部……盘根错节!‘强军策’……如同……刮骨钢刀!”
      “其余五姓……虽无显赫军权……然依附崔、王,互为犄角!新政若成……他们……再无染指兵权之机!此乃……真正……切肤之痛!”

      他猛地攥紧掌心玉玺!温润的玉质传来一丝清凉,却压不住他胸中翻腾的冰冷杀意!

      “均田令……伤其皮肉……”
      “强军策……断其筋骨!”
      “他们……岂能不反?!”

      书记官早已听得浑身冷汗,大气不敢出。

      萧战沉默片刻,灰翳的眼睑下,思绪如同电光石火般飞转。他仿佛能“听”到千里之外,那些世家密室里压抑的咆哮,能“嗅”到奏折上墨迹中隐藏的恐惧与不甘。

      “崔琰……入狱……”他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掌控棋局的冷酷,“七姓联盟……看似同仇敌忾……实则……已生嫌隙……”
      “崔氏……树倒猢狲散……其余六姓……兔死狐悲……然……亦恐……引火烧身……”
      “王珪……此人……首鼠两端……其奏折……名为附议……实为……试探……”

      他指尖在虚空中轻轻一点,仿佛点在无形的棋盘上。

      “分化……瓦解……”
      “拉一派……打一派……”

      他猛地抬起头,灰翳的眼睑“看”向殿门方向,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看到了宣政殿深处那道玄色的身影。

      “备轿!”他声音清冷,“去宣政殿!”

      宣政殿内,气氛肃杀。

      秦昭端坐于龙椅之上,玄色龙袍深沉如渊。她手中拿着一份鹰眼卫刚刚呈上的密报——正是崔琰在狱中咬破手指,以血书写的绝命信!信中字字泣血,控诉女帝“牝鸡司晨,祸乱朝纲”,诅咒她“不得好死”,更以极其恶毒的语言辱骂萧战“助纣为虐,断子绝孙”!信末,赫然写着:“七姓同气连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吾等在地下……等着你们!”

      玉旒之下,秦昭的眼中寒光爆射!胸口的血玉符咒传来一阵灼热的刺痛!一股滔天的怒火混合着冰冷的杀意,几乎要破体而出!

      “陛下!”赵虎怒目圆睁,按刀怒吼,“崔琰老贼!死到临头还敢妖言惑众!臣请旨!即刻将其凌迟处死!诛其九族!以儆效尤!”

      “臣附议!”拓跋烈豹眼圆瞪,“还有那六姓!一并铲除!斩草除根!”

      “陛下!”新任户部尚书周淮安(龙套)却面带忧色,“七姓盘踞百年,根深蒂固!若行株连,恐……恐激起天下士族恐慌,江南、山东等地……恐生大变啊!”

      “周尚书此言差矣!”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纲(龙套,寒门出身)厉声道,“七姓抗旨不遵,结党谋逆!证据确凿!若不严惩,何以正国法?何以安民心?何以推行新政?!”

      殿内群臣争执不下,气氛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

      “摄政王到——!”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转向殿门!

      萧战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依旧由福伯搀扶着,步履缓慢而沉稳。紫色蟒袍在殿内烛火下流淌着深沉的光泽。他双目紧闭,灰翳的眼睑下,是永恒的黑暗。然而,他每一步踏出,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洞穿人心的威压!

      他缓缓走到御阶之下,并未行礼(特许见驾不拜),只是微微颔首:“陛下。”

      “摄政王来得正好!”秦昭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与怒火,将手中那份染血的密报递向福伯,“崔琰狱中血书!七姓……要玉石俱焚!”

      福伯将密报呈到萧战面前。萧战并未“看”,只是微微侧头。福伯会意,低声将密报内容快速复述了一遍。

      当听到“断子绝孙”、“宁为玉碎”等恶毒诅咒时,萧战灰翳的眼睑下,眼球猛地一颤!搭在福伯臂上的手指,瞬间收紧!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如同实质般从他身上弥漫开来!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都骤降了几分!

      然而,这寒意只是一闪即逝。他缓缓松开手指,脸色恢复平静。

      “陛下……”萧战的声音响起,低沉而清晰,穿透了殿内的嘈杂,“崔琰……已是冢中枯骨……其言……不过……狂犬吠日……”
      “七姓联盟……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各怀鬼胎……”

      他微微侧身,灰翳的眼睑“扫”过殿内群臣,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的惊疑与不安。

      “王珪……太原王氏……”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如同在拨动无形的琴弦,“其奏折……字斟句酌……名为附议……实为……求存……”
      “此人……首鼠两端……既惧陛下天威……又恐……崔氏覆灭……殃及池鱼……”
      “其心……可……用……”

      秦昭玉旒下的眼眸骤然一亮!胸口的血玉符咒传来一阵清晰的悸动!她瞬间明白了萧战的意图!

      “至于……兵权……”萧战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嘲讽,“这才是……他们……真正的……七寸!”

      他微微抬起手,枯瘦的指尖指向虚空,仿佛指向千里之外的太原郡。

      “传旨!”萧战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一、崔琰……妖言惑众,诅咒君上,罪在不赦!着三司……速审!三日后……午门……凌迟!以儆效尤!崔氏……抄家灭族!田产……尽数充公!按均田令……分与百姓!”
      “二、清河张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五姓家主……附逆抗旨!着……即刻锁拿进京!严查其罪!家产……抄没!田亩……清丈充公!”
      “三、太原王氏……”他微微一顿,灰翳的眼睑“看”向秦昭的方向,“王珪……虽附逆……然其奏折……尚有……悔过之意……且太原王氏……于北疆……曾有微功……”
      “着……削其爵一等!罚俸三年!太原郡内……其名下田产……许保留三成祖田!其余……按均田令……清丈充公!”
      “然……”萧战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冰锥刺骨,“王氏……世代掌控之太原府兵……共……三卫兵马!即刻……解除王氏子弟一切军职!兵符印信……全部上缴!由兵部……另择良将统领!敢有……阴奉阳违、暗中阻挠者……视同谋逆!斩立决!”

      命令如同惊雷,在殿内炸响!

      拉一派!打一派!分化瓦解!以田产换兵权!

      此计一出,七姓联盟瞬间土崩瓦解!太原王氏为保部分田产和家族存续,必然倒戈!其余五姓,将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而最核心的兵权,则被毫不留情地彻底剥夺!

      狠辣!精准!一击致命!

      殿内群臣无不倒吸一口冷气!看向萧战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与恐惧!这位目不能视的摄政王,其心计之深,手段之狠,简直令人胆寒!

      秦昭眼中寒光闪烁,胸口的血玉符咒灼热跳动!她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准!”
      “即刻拟旨!昭告天下!”

      三日后,午门。

      寒风凛冽,卷起地上的尘土。高高的刑台上,崔琰被剥去官服,只着一身肮脏的囚衣,枯瘦的身体被牢牢绑在木桩上。他白发凌乱,脸上布满血污,眼神浑浊,口中依旧发出含糊不清的诅咒和哀嚎。

      台下,人山人海。有被强征而来的七姓旁支子弟,面如死灰,瑟瑟发抖;有被新政分得田地的农户,眼神复杂,带着一丝快意;更多的则是京城百姓,麻木而好奇地围观着这场血腥的“盛宴”。

      “时辰到——!”监刑官(龙套)厉声高喝!

      刽子手(龙套)面无表情地走上前,手中锋利的薄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不——!妖后!萧战!你们不得好死——!”崔琰发出最后一声凄厉的诅咒!

      嗤——!
      第一刀落下!鲜血喷溅!

      惨叫声响彻云霄!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太原郡。

      王府正堂。气氛压抑得如同凝固的铅块。王珪瘫坐在太师椅上,脸色惨白如纸,手中死死攥着那份刚刚由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圣旨上,那“削爵罚俸”、“保留三成祖田”、“解除兵权”的字眼,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双手颤抖!

      堂下,王氏子弟和依附的族人跪倒一片,哭声、咒骂声、哀求声响成一片。

      “家主!不能交兵权啊!交了就完了!”
      “这是萧战的毒计!是要我们王氏的命啊!”
      “跟他们拼了!”

      “拼?”王珪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嘶哑,“拿什么拼?!崔琰的下场你们没看到吗?!五姓家主已经在押解进京的路上!下一个就是我们!”

      他猛地站起身,将圣旨狠狠拍在桌上!

      “传令!”他声音带着绝望的嘶吼,“太原府兵……三卫指挥使……即刻……交出兵符印信!所有王氏子弟……退出军府!违令者……逐出宗族!生死……自负!”

      “家主——!”堂下哭声震天!

      王珪颓然坐倒,老泪纵横。他看着那份圣旨,看着堂下绝望的族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恐惧。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太原王氏,这个曾经显赫的世家,已经彻底沦为砧板上的鱼肉。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目不能视、却心如明镜的摄政王!他用三成祖田,换走了王氏的脊梁——兵权!

      宣政殿侧殿。

      萧战依旧端坐案后。福伯低声禀报着太原王氏交出兵符、五姓家主被押解进京的消息。

      萧战灰翳的眼睑下,没有任何波澜。指尖轻轻拂过掌心温润的玉玺。

      “荧惑……退散……”他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洞穿迷雾的清明,“紫微……更亮了……”

      殿外,风雪渐歇。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洒落在皇城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新的时代,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在权谋与智慧的博弈下,正艰难而坚定地,撕开沉重的阴霾,露出曙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