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我们的名字 ...

  •   夜色渐深,画室里的灯光却依旧亮着。苏念盘腿坐在地板上,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修改着展览方案的细节。林墨处理完律所的工作邮件,端着一杯温水走进来,在她身边坐下,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工作时的侧影。

      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纸张和一种名为“奋斗”的宁静气息。

      终于,苏念长舒一口气,保存文档,合上了电脑。她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身体向后一仰,靠进了林墨早已准备好的、温暖而坚实的怀抱里。

      “累了?”林墨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她的手自然地环住苏念的肩,力道适中地揉按着她紧绷的太阳穴。

      “嗯……”苏念舒服地闭上眼,像只被顺毛的猫,发出满足的喟叹,“还好,就是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她睁开眼,仰头看着林墨线条优美的下颌,“学姐,我以前觉得画画就是画画,现在才知道,要把画‘推’出去,让它被看到,被理解,是另一门完全不同的学问。”

      林墨低下头,对上她带着些许迷茫却又充满探索欲的眼睛。“任何领域,走到深处,都会触及商业与传播的规则。这不是妥协,”她顿了顿,寻找着更准确的表达,“这是让你的作品,能与更广阔世界对话的桥梁。”

      苏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想起在云南时,林墨教她如何将感性的创作理念“翻译”成理性的申请文书。现在,她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将她的艺术世界,“翻译”给潜在的合作伙伴和未来的观众。

      “我明白。”她重新坐直身体,眼神恢复了清明,“就像你打官司,不仅要懂法条,还要懂得如何向法官和陪审团陈述,让对方听得懂,被说服。”

      这个类比让林墨微微挑眉,眼底掠过一丝赞许。“很贴切。”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她按照约定,去了那家表示感兴趣的独立书店面谈。书店位于一个闹中取静的文创园区,氛围文艺,客流质量不错。负责人是一位气质温和的年轻女性,对苏念的作品,尤其是《痕迹》系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面谈很顺利,双方就展览主题、时间、宣传方式等初步达成了一致。但当对方拿出格式化的合作合同时,苏念看着上面那些关于场地使用费、保险、销售分成、违约责任等密密麻麻的条款,还是感到了些许头大。

      她没有立刻签署,而是礼貌地表示需要时间仔细阅读,并将合同带回了家。

      晚上,她将合同摊开在客厅的茶几上,指着几个不太明白的条款问林墨:“学姐,这里说的‘不可抗力’具体指什么?还有这个销售分成比例,是行业惯例吗?如果布展期间我的画作有损坏,责任怎么界定?”

      林墨放下手中的书,接过合同,快速浏览了一遍。她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拿起一支笔,开始在合同的空白处进行标注和批注。

      “‘不可抗力’通常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双方无法预见、无法避免的事件。这里定义得比较宽泛,对你有利也有弊……”她一边用清晰的法律语言解释着条款背后的含义和潜在风险,一边在旁边写下修改建议,“分成比例可以尝试协商,你有作品独特性作为筹码……关于画作安全,这里需要补充详细的保管和保险责任条款……”

      她讲解得极有耐心,条理清晰,不是简单地告诉苏念“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她去理解每一条款背后的逻辑和博弈点,让她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

      苏念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灯光下,两人头挨着头,讨论着合同细节,气氛严肃而专注,不像恋人,更像是一对共同面对挑战的战友。

      “这里,”林墨用笔尖点着一处关于宣传物料版权的条款,“他们要求享有布展期间所有现场照片和视频的无偿使用权,期限是‘永久’。这个条件过于宽泛,对你未来的商业开发可能构成限制。建议修改为仅限于本次展览宣传目的,并约定使用期限。”

      苏念恍然大悟,连忙点头记下。她看着林墨专注批注的侧脸,看着她因为思考而微蹙的眉心,心里涌起一股混合着依赖、钦佩与深深爱意的暖流。这个人,总是在她需要的时候,用她最擅长的方式,给予最坚实可靠的支撑。

      经过林墨的“法律辅导”和自己的深思熟虑,苏念重新拟定了几个修改意见,第二天再次与书店负责人进行了沟通。这一次,她显得自信而专业,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诉求。对方在惊讶于她对合同细节的熟悉程度之余,也感受到了她对自身作品的珍视和专业的合作态度。最终,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了一致,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

      拿着那份签好字、盖好章的合同回到家,苏念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她将合同高高举起,在客厅里转了个圈,然后扑到刚下班回来的林墨身上,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学姐!签了!谈成了!”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成就感。

      林墨被她撞得微微后退一步,随即稳稳接住她,看着她因为兴奋而闪闪发亮的眼睛,唇角不受控制地扬起。“恭喜。”她拍了拍她的背,语气里带着与她共享喜悦的温和。

      “多亏了你!”苏念仰起脸,眼睛弯成了月牙,“要不是你帮我看了合同,我可能稀里糊涂就签了。”

      “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林墨纠正她,目光认真,“我只是提供了信息,判断和谈判,都是你自己完成的。”

      苏念知道她说的是事实,但心里对林墨的感激丝毫未减。这种被引导着成长,而非被包办代替的感觉,让她觉得无比踏实和有力。

      展览筹备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确定场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大量的工作:画作最终的装裱与运输、展览现场的布局与灯光设计、宣传文案的撰写与发布、开幕酒会的细节安排……

      苏念忙得脚不沾地,但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她联系装裱师傅,反复沟通画框的材质和颜色,力求与画作气质完美契合;她一次次跑去书店现场,测量尺寸,规划每幅画的悬挂位置,与负责人讨论灯光角度,试图营造出最佳的观展氛围;她字斟句酌地撰写新闻稿和社交媒体文案,想要最精准地传达出她作品的内核。

      林墨则成了她最稳固的后方。在她因为布展细节焦头烂额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牛奶;在她为了宣传文案绞尽脑汁时,给出冷静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她深夜未归时,开车去接她,听她在车上兴奋又疲惫地絮叨一天的进展。

      她们的生活节奏再次变得紧密交织,却与以往的同居生活截然不同。少了试探与摩擦,多了理解与扶持。她们是彼此最亲密的爱人,也是最信任的伙伴。

      展览开幕的前一晚,所有准备工作终于就绪。苏念和林墨最后一次来到布置好的展览现场。书店临街的落地玻璃窗后,几幅核心作品已经悬挂妥当,柔和的射灯光线下,《织》中老奶奶沉静的面容、《痕迹》系列里斑驳的墙面、《晨雾与希望》中那抹动人的暖粉……都散发着沉静而强大的力量。入口处,立着简洁的海报,上面是展览的主题——“痕迹与光芒”,下面是艺术家的名字——苏念。

      看着自己的名字以这样一种正式而庄重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苏念站在海报前,久久没有说话。心中百感交集,有梦想成真的激动,有付出终得回报的欣慰,也有对未知反馈的一丝紧张。

      林墨站在她身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准备好了吗?”她问,声音在寂静的展厅里显得格外清晰。

      苏念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林墨。在展厅柔和的光线下,林墨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沉静,却带着全然的信任和支持。

      “嗯。”苏念用力回握她的手,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准备好了。”

      她们的目光一起投向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车流如织,明天,这里将迎来第一批观众,她的作品将接受审视与品评。

      这是一个终点,更是她艺术生涯一个全新的起点。

      而这一次,她不再是孤身一人。

      她的手被林墨紧紧握着,掌心传来的温度,是她面对任何风雨都无所畏惧的底气。

      她们的名字,以爱为纽带,共同书写在彼此的生命里,也即将以这样一种方式,并肩呈现在这个世界面前。

      苏念,与她的林墨。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未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