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暗涌突至 ...

  •   艺术社区项目的地基危机刚刚平息,施工步入正轨,泥土的芬芳和机械的轰鸣似乎预示着一切向好。然而,就在项目团队稍松一口气时,一场来自完全不同维度的风暴骤然掀起。
      一份署名“绿色未来”的环保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突然被几家颇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同时刊发。报告直指艺术社区项目选址,声称其规划区域边缘疑似存在一处未被充分调查的二战时期小型化工遗址,质疑施工可能破坏土壤深层结构,导致未知化学物质泄漏,污染周边地下水系,并对未来入驻艺术家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报告配发了些模糊的旧地图截图和几张某建册机构(后经查证为野鸡机构)出具的、数据存疑的所谓“土壤样本初步检测报告”,言辞激烈,极具煽动性。
      网络舆论瞬间被点燃。“资本罔顾健康”、“艺术不能建立在毒土之上”等标题开始蔓延,显然项目方第一时间发布了之前权威机构出具的、全面的环评报告进行澄清,但在情绪化的舆论浪潮前,理性的声音显得苍白无力。部分原定参与项目的艺术家开始私下表达担忧,甚至有个别提出重新考虑合作。
      危机从工程领域瞬间跳转至公关与舆论战场,这是陆沉舟未曾预料到的角度。攻击点刁钻,时机精准,显然背后有推手。
      项目指挥部再次进入紧绷状态。这次围在会议桌旁的,多了公关团队和法律顾问,人人面色凝重。
      “环评报告绝对合规,程序上我们无懈可击。”法律顾问率先表态,但眉头紧锁,“但舆论不讲法律。‘疑似’、‘潜在’这种词最难反驳,民众只会记住‘化工遗址’和‘污染风险’。”
      “联系发布报告的‘绿色未来’组织,要求他们出示确凿证据,否则追究法律责任!”一位项目高管情绪激动。
      “查过了。”陈默冷静汇报,“‘绿色未来’是一个新注册不到三个月的组织,注册地点是虚拟的,负责人联系不上。报告源头难以追溯,明显是有人利用环保议题进行恶意攻击。”
      公关总监则焦虑地看着社交媒体上不断发酵的负面话题:“常规的澄清声明效果有限。我们需要更权威、更有力的声音来扭转舆论。而且必须快。”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于主位的陆沉舟。他始终沉默地听着,手指在啊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浏览着那份漏洞百出的报告和汹涌的网络舆情,脸上看不出喜怒。
      “法律途径继续跟进,施加压力,但这不是主战场。舆论战,要用舆论的方式打。”陆沉舟终于开口,声音冷定,“做三件事。”
      “第一,以项目公司和基金会联合名义,立即主动邀请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省环保厅专家组成立独立的第三方调查组,对项目区域及周边进行最全面、最公开的土壤和地下水检测,全程允许权威媒体跟踪报道。检测范围要远超原环评区域,彻底堵住所有人的嘴。”
      “第二,”他目光转向苏念安,“念安,你以艺术总监和个人名义,准备一篇公开回应。不要纠结于反驳具体质控,那会陷入自证陷阱。重点阐述项目的生态理念——我们如何规划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建材应用、园区内的生态修复计划,以及这个项目队振兴这片工业废弃地的积极环保意义。邀请公众监督,欢迎任何真正的环保组织提出建设性意见。”
      苏念安眼神一亮,立刻领会:“我明白!把话题从‘有没有污染’提升到‘我们如何做得更好’,化被动为主动!”
      “第三,”陆沉舟看向公关总监,“挖掘一下这个‘绿色未来’背后可能的商业竞争对手,或者与我们项目有直接利益冲突的方面。信息收集即可,暂时不要放出。”
      指令清晰,众人立刻分头行动。
      第三方权威专家组的邀请迅速发出,并高调通过官方渠道公布,展现了绝对的坦荡和自信。专家名单的权威性毋庸置疑,瞬间压下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苏念安彻夜未眠,亲自执笔写了那篇公开信。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真诚的语气、具体的数据和设计图,详细描绘了艺术社区如何与自然共生、对环保的承诺以及开放接受监督的态度。文章通过工作室和基金会官方平台同时发布,并邀请了多位具有公信力的环保大V和艺术评论人转发,迅速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风潮,这一次,理性与建设性的声音开始占据上风。
      与此同时,沉默那边也带来了进展:通过技术手段和资源摸排,初步锁定了几家疑似与舆论攻击有关的公关公司,其客户名单中,赫然有之前产权纠纷中态度强硬的赵老板,以及另一家曾在项目竞标中落败、背景复杂的文化公司。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并非单纯的环保议题,而是商业利益驱动的恶性竞争。
      数日后,第三方专家组的初步检测结果出炉,召开简易新闻发布会。结果显示,项目区域土壤及地下水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标准,所谓“化工遗址”区域经详细钻探勘查,仅为当年一个废弃的包装材料堆放点,不存在任何有毒化学物质残留。专家组长在接受采访时,不仅肯定了项目的环保性,还称赞其生态设计理念具有行业前瞻性。
      舆论瞬间反转。之前质疑的媒体纷纷转向报道检测结果,之前被煽动的公众情绪转化为对恶意竞争者的声讨和对项目的好奇与期待。
      危机彻底解除,甚至因祸得福,让艺术社区项目的环保理念和坦诚态度广为人知,进行了一次意外的、效果极佳的宣传。
      当晚,加密通讯响起。苏念安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胜利的喜悦:“总算过去了……没想到最后反而因祸得福。”
      “常态。”陆沉舟语气平淡,“商业博弈,无所不用其极。这次应对得当,团队积累了经验。”
      “嗯。下次……下次我会更警惕。”苏念安的声音变得坚定。
      “没有下次。”陆沉舟的声音冷了一分,“陈默已经在处理幕后的那几家了。很快,他们会自顾不暇。”
      暗涌平息,水落石出。项目在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洗礼后,不仅未受损伤,反而更加稳固。而共同应对危机的经历,也让陆沉舟与苏念安之间的信任与默契,达到了新的高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