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24 ...
-
六月的G市,空气湿热,蝉鸣鼓噪,仿佛在为一场盛大的告别与启程奏响序曲。对于师大附中高三的学子而言,时间的流逝突然变得具象化,每一天都像是在倒计时的钟摆上重重敲击。
6月3日的晚自习,是高三学生在附中的最后一个夜晚。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名为“高考送行”的仪式,没有隆重的集会,却充满了独属于青春的温度。
整栋圆梦楼,气氛热烈而略带感伤。不知是谁先起的头,学生们将三年来积攒的、写满密密麻麻笔记和演算过程的试卷、练习册搬了出来。
随着一声欢呼,雪白的纸片被奋力撕开,化作漫天飞舞的蝴蝶。谢雪凤也站在人群中,平时沉静的脸上带着一种释然的微笑,她将一张张承载了无数个日夜汗水的试卷撕碎,用力抛向空中。碎片掠过她的脸颊,带着油墨和汗水混合的熟悉气味,这一刻,所有的压力、疲惫似乎都随之飘散。
这些纸片,是青春的注脚,是奋斗的见证,而今夜,它们以最壮烈的方式,告别过去,预示着新生。
6月4日,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天课。没有新课,没有习题,只有告别。
有的老师分享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描绘着自由、广阔的图景,为学生们勾勒出未来的美好蓝图;有的老师回顾起三年来的点滴,从高一入学时的青涩到如今的成熟,言语中满是感慨与不舍;还有的老师,比如老杨和老林,只是安静地坐在讲台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熟悉的脸庞,仿佛要将他们的样子刻在心里,而学生们则低头看着书,或默默整理笔记,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深厚的师生情谊。
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悠长而清晰。没有往常的喧嚣,大家默默地开始行动——布置高考考场。清空书桌,贴上考号,擦拭黑板……秦语曦和梁清嘉合力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忙完后,两人在空荡的教室裏,背对着写满祝福语的黑板,用手机拍下了一张合影。秦语曦看着窗外熟悉的“圆梦楼”牌子,笑着说:“附中圆梦楼,一跳解千愁啊。”
梁清嘉揽着她的肩膀,笑嘻嘻地纠正:“跳什么跳!不用跳,等到8号下午五点,自然就‘解千愁’啦!”笑声在空旷的教室里回荡,冲淡了离别的愁绪。
5号、6号,考生在家自主复习。秦宇晨和梁清树这两位“专家级”兄长自然是全程监督。但他们没有施加压力,更多的是陪伴和疏导,帮妹妹们梳理核心知识点,调整作息,缓解紧张情绪。
林婉仪、秦国栋和梁建宏、刘敏敏更是请了三天假,并在距离附中仅三百多米的酒店订了房间。这既能让孩子多睡一会儿,避免交通拥堵,也能让她们考完一科后立刻得到休息,可谓用心良苦。
6号下午,秦语曦和梁清嘉去学校看考场。巧合的是,两人都在“圆梦楼”考试,梁清嘉在四楼,秦语曦在二楼。
更巧的是,梁清嘉的考场,竟然就是当年她哥哥梁清树参加高考的同一间教室!刘敏敏看着考场分布图,忍不住笑了,对梁建宏说:“真是缘分啊,一个教室,见证了我们家两个娃的青春。”
梁清树的座位在讲台前,而梁清嘉的座位则在教室最中央,仿佛是一种奇妙的传承。
7号清晨七点半,秦语曦和梁清嘉就被温柔地叫醒。酒店房间里,早餐已经备好。洗漱、用餐、最后一次检查准考证、身份证和文具,一切井然有序。八点刚过,四位家长亲自将姐妹俩送到附中门口。
校门口已是人山人海,家长们眼中充满了期待与鼓励。八点半,随着入场铃声,秦语曦和梁清嘉相视一笑,转身汇入考生人流,奔赴人生中最重要的战场。
第一科语文是她们的强项,考完后两人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无疑开了个好头。中午,秦宇晨和梁清树特意赶来看望,陪她们简单翻了翻数学公式,更多的是哄她们安心睡个午觉。看着妹妹们熟睡后,两人才悄悄离开回去上班。下午数学考完,虽有挑战,但心态平稳。晚上,两家人加上秦宇晨、梁清树一起吃了顿丰盛又清淡的晚餐,不谈考试,只聊闲天,氛围轻松。
8号下午,当最后一科结束的铃声响起,交卷、出场,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瞬间释放!秦语曦和梁清嘉像两只快乐的小鸟,欢呼着冲出考场,一眼就找到了在人群中翘首以盼的父母,冲上去给了大大的熊抱!“解放啦!终于解放了!哈哈哈哈!”清脆的笑声和激动的呼喊,是对十二年寒窗最畅快淋漓的告别。
经过半个多月的焦灼等待,6月24日零点,高考成绩查询通道开启。
梁建宏、刘敏敏和秦国栋、林婉仪几乎是掐着秒表,在第一时间输入了女儿的信息。页面跳转——“恭喜您成为高考屏蔽生”!这意味着成绩进入全省最顶尖行列!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四位家长,他们激动地互相道贺,眼眶湿润。
然而,两位当事人呢?秦语曦和梁清嘉正各自窝在自己的房间里,戴着耳机,在全神贯注地“双排”打王者荣耀,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厮杀中,完全把查分这事抛在了脑后。对她们而言,考完即解放,结果已然注定,不如享受当下。
另一边,谢雪凤也查到了自己是理科屏蔽生,巨大的喜悦让她第一时间想和好友分享。她打电话给秦语曦,想问问她考得怎么样,也分享自己的快乐。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背景音是激烈的游戏音效和秦语曦心不在焉的声音:“喂?雪凤啊?啊……怎么了?我在打游戏呢……哦哦,成绩啊,我还没查呢……恭喜你啊!等我打完这局再说哈!”
谢雪凤听着电话里的忙音,拿着自己优异的成绩单,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25号中午十二点,班主任老杨按照学校要求,开始在群里收集大家的准确高考分数。谢雪凤第一时间给老林发去了自己的成绩——语文136,数学150,英语148,理综282,总分714分。
老杨@了秦语曦和梁清嘉好几遍,都石沉大海,电话也无人接听。老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两个宝贝疙瘩,关键时刻玩失踪!最后无可奈何,她只好分别打电话给刘敏敏和林婉仪。
两位妈妈这才无奈地笑着告诉老师,女儿们因为昨晚通宵打游戏,现在还在补觉,手机静音了。她们查询了系统里的详细成绩,告知老杨:
秦语曦:总分687分。语文141分,数学145分,英语147分,文综254分。
梁清嘉:总分686分。语文141分,数学142分,英语148分,文综255分。
老杨记录下这耀眼的成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又无奈的笑容。
招生办老师的电话很快就来了。
谢雪凤刚帮母亲收拾完碗筷,电话就响了。来电显示是北京的号码,她心有所感,深吸一口气,接了起来。
“喂,您好?”
“您好,是谢雪凤同学吗?恭喜你取得优异成绩!这里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电话那头传来热情而清晰的声音。
谢雪凤的心跳陡然加速,她尽量保持镇定:“您好,我是谢雪凤。谢谢老师。”
接下来的通话,更像是一场高效的专业咨询。谢雪凤目标非常明确,她详细询问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两个王牌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科研平台、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她的问题具体而深入,显示出她早已做过大量功课。招生办的老师对她的清晰思路和强烈兴趣表示赞赏,给予了非常详尽和积极的解答。
刚挂断清华的电话不到五分钟,手机又响了起来,这次是北京大学的号码。
“谢雪凤同学你好,恭喜!这里是北京大学招生办……”
面对北大的热情,谢雪凤同样礼貌而专注。她重点询问了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情况,与清华的进行对比。北大老师也极力推介本校的优势。
两个电话接完,谢雪凤坐在窗前,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清华的工科传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那个她向往已久的“计算机”专业名称,似乎更具吸引力。而北大综合性的氛围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实力也同样顶尖。
权衡片刻,那个深埋心底、支撑她走过无数个苦读夜晚的目标清晰地浮现出来。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决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然后,她将这个决定平静地告诉了父母。叶桂兰和谢建华虽然对具体专业不甚了解,但听到“清华大学”四个字,已经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连连说“你定,你定!”
与谢雪凤的主动出击不同,秦语曦还在睡梦中弥补前一夜与梁清嘉“激战”到凌晨的困倦。北大招生办的电话打来时,她的手机在床头柜上嗡嗡震动,却没能唤醒它的主人。
恰好林婉仪拿着几件洗好叠好的衣服走进女儿房间,听到电话铃声,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北京”字样,立刻明白了过来。她轻轻拿起手机,走到客厅阳台,才按下接听键。
“喂,您好?”
“您好,请问是秦语曦同学吗?恭喜!这里是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林婉仪优雅地回应:“您好,我是秦语曦的母亲。不好意思,曦曦昨晚没休息好,还在睡觉。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先代为转达吗?”
“语曦妈妈您好!恭喜您女儿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们想跟秦语曦同学沟通一下专业志愿的问题……”
林婉仪深知秦语曦对财经、管理、法律这类学科更感兴趣,于是她像一个专业的咨询顾问,开始向北大招生办的老师详细询问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经济学方向,以及法学院的详细情况。她一边问,一边从茶几抽屉里拿出便签本和笔,认真地记录下关键信息,比如核心课程、国际交流机会、就业前景等。
刚结束与北大的通话,手机还没放下,清华招生办的电话也打了进来。林婉仪同样从容应对,向清华的老师详细了解了经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并与刚才记录的北大信息进行初步对比。
等秦语曦睡眼惺忪地揉着眼睛走出卧室时,林婉仪已经结束了“外交谈判”,正坐在沙发上整理笔记。
“妈妈,几点了……”秦语曦打着哈欠。
“快中午了,小懒虫。”林婉仪笑着把那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便签纸递给女儿,“北大和清华招生办都来电话了,我帮你问了问经管和法学的情况。你自己好好看看,考虑一下想选哪个。”
秦语曦接过纸条,看着林婉仪娟秀的字迹和条理清晰的记录,心里暖洋洋的,撒娇地搂住林婉仪的胳膊:“谢谢妈妈!你最好啦!”
梁清嘉的情况与秦语曦如出一辙。她也沉浸在补觉中,不同的是,她的手机被她随意丢在了客厅沙发上,因为她昨晚是用平板电脑打的游戏。
电话铃声响起时,正在客厅看新闻的梁清树顺手拿了起来,看到是北京号码,会心一笑,接听了。
“喂,梁清嘉同学吗?恭喜你!这里是北京大学……”
梁清树语气带着笑意:“您好,我是梁清嘉的哥哥梁清树。我妹妹还在休息,有什么事我可以转告。”
“梁先生您好!恭喜恭喜!我们想和梁清嘉同学聊聊专业选择……”
“嗯,她比较倾向于商科或者法学,麻烦您重点介绍一下这两个方面。”梁清树对妹妹的兴趣了如指掌,直接切入主题。
他一边听,一边用手机备忘录记录关键点,偶尔还会追问一些细节。
紧接着清华打来电话,梁清树同样应对自如,将清华经管和法学院的情况也摸了个底掉。
当梁清嘉终于舍得离开被窝,晃悠到客厅找水喝时,梁清树把手机递还给她,顺便亮出自己的手机备忘录:“北大和清华的‘战报’。商科和法学的详细对比,我都给你打听清楚了,请陛下过目。”
梁清嘉凑过去看了看,笑嘻嘻地拍了下梁清树的肩膀:“可以啊哥!够专业!谢啦!”然后拿起水杯,一边喝水一边认真浏览起来,开始在心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