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曼伊·广州之旅 ...

  •   七夕过后,也要缓一缓,理一理心里的情绪。
      刚好这天下午,手机上跳出赵曼伊的消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兴奋。
      “陶陶!你一个广告给姐创下了半年的经济收益,奖励你一个小惊喜,明天下午飞广州!准备好接驾,带我去吃垮广州!”
      林温陶看着消息,忍不住笑出声,心绪也被好友这风风火火的动作搅得欢快起来。
      她立刻回复:“几点到?我去接你!一定带你把荔湾吃穿!”
      第二天下午,林温陶算好时间,提前了些出门。
      她没有去“半闲居”,而是径直搭乘地铁前往白云机场。
      一路上,看着窗外逐渐变换成现代化的都市景观,竟有些恍惚,仿佛从那个时光慢流的荔湾老城瞬间跳脱了出来。
      机场人流如织。
      林温陶在接机口翘首以盼,很快就在涌出的人潮中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赵曼伊穿着一身利落的印花连衣短裙,推着个亮黄色的小行李箱,墨镜推到头顶,正在东张西望,脸上带着都市精英特有的那种明艳和一丝寻觅的急切。
      “曼伊!这里!”林温陶挥挥手。
      “陶陶!”赵曼伊眼睛一亮,立刻推着箱子小跑过来,先给了林温陶一个大大的拥抱,“哇!让我看看你!啧啧,好像瘦了点,但气色不错嘛!看来广州水土确实养人啊。不过,我怎么感觉这么闷人呢。”
      “习惯了就觉得还好啦。”
      林温陶笑着接过她的箱子,“走吧,先回我那儿放东西,然后带你去扫街。”
      回荔湾的地铁上,赵曼伊像个好奇宝宝,不停地问东问西。
      “你住那个阁楼怎么样?真有照片上那么有味道?邻居吵不吵?” “那个‘半闲居’的帅哥老板呢?你那照片把他拍的也太帅了吧,快说有没有进展?” “这还有什么好玩的?姐的行程必须满满当当!”
      林温陶被她连珠炮似的问题逗笑,一一回答着,提到陈屿深时,语气那叫一个温柔:“这人实在是太可爱了。你晓得我多喜欢他嘛。
      就在我那地方,对面的茶楼里,等下你就能看到。”
      赵曼伊嘲笑了她两句:“知道了,知道了,瞧你那样。”
      回到阁楼,赵曼伊对这方小天地赞叹不已。
      “天哪,这也太有感觉了!斜窗、老地板、还能看到对面老房子!我二叔这阁楼简直就是文艺电影女主角的配置!”
      她扑到窗边,一眼就看到了斜对面“半闲居”的招牌和那扇特色的趟栊门,“哇!就是那里吗?快,收拾一下,我们第一站就去那里!我要亲眼鉴定一下那位‘陈先生’!”
      林温陶哭笑不得:“哪有那么急,你先喘口气。”
      “喘什么气!美食和帅哥是治愈疲惫的最好良药!”赵曼伊干劲十足。
      两人稍作整理,便下了楼。
      站在“半闲居”门口时,正是午后客人稍少的时段。赵曼伊好奇地打量着门楣上的红灯笼和木匾,低声道:“嗯,门面很有味道嘛。”
      推开趟栊门,熟悉的清凉茶香和静谧氛围包裹上来。
      店里只有零星几桌客人,陈屿深正在柜台后低头整理茶叶罐,听到门响,抬起头。
      他的目光先落在林温陶身上,温和地点了点头,随即看到她身边那位打扮时髦、眼神明亮正大胆打量他的陌生女子,眼中闪过一丝轻微的讶异,但很快便化为惯常的、礼貌的询问笑意。
      林温陶有点小小扭捏地介绍:“嗯,这位是我的好朋友,赵曼伊,从上海过来玩。曼伊,这位就是‘半闲居’的店主,陈屿深先生。”
      “赵小姐,你好。”陈屿深微微颔首,语气温和有礼。
      赵曼伊落落大方地一笑,伸出手:“陈先生你好,总听陶陶提起你和你的茶楼,今天终于来见识了,果然名不虚传。”
      她的目光快速地在陈屿深身上扫过,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考察。
      陈屿深与她轻轻一握便松开,态度依旧从容:“过奖了。这边请坐。”
      他引她们到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自然地问道,“…阿陶,还是小青柑么?这位赵小姐想试试什么茶?”
      他下意识对林温陶更亲近的称呼,虽轻微,却让旁听的赵曼伊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赵曼伊抢答:“我也要和她一样的!尝尝让陶陶念念不忘的茶是什么味道。”

      “好。”陈屿深转身去准备,动作温吞沉稳。

      呆他走后,赵曼伊立刻凑近林温陶,压低声音,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哇塞!可以啊陶陶!真人比你说的还有味道!这种沉静又温和的气质,现在很少见了。”
      “看着也没那么傻啊。”赵曼伊嘻笑道。

      茶很快上来了,赵曼伊像模像样地品了一口,点点头:“嗯!香的,好茶,好茶啊,哈哈。”
      她性格外向,很快就主动和陈屿深搭话,问了些飞马行空的问题。
      陈屿深态度温和耐心,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能回答就尽量回答了。
      期间有熟客好奇地看过来,林温陶笑着打了招呼,介绍赵曼伊是自己的朋友。
      他们则笑眯眯地点点头,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好朋友来玩好啊,好好玩。”
      赵曼伊被逗笑了,气氛轻松不少。
      林温陶为赵曼伊点了几样经典点心。赵曼伊吃得赞不绝口:“太好吃了!怪不得你天天来!我要是住对面,我也天天来!”
      吃完点心,赵曼伊心满意足,又拉着林温陶在附近的老巷子里乱逛,对着各种骑楼、雕花、老店铺拍照,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林温陶则扮演起临时导游的角色,带着她穿行在自己日常探索的脉络里,分享那些细微的发现。
      夕阳西下时,两人手里都拎了不少小吃——刚买的糯米滋,钵仔糕、还有打包的烧腊。
      赵曼伊挽着林温陶的胳膊,感慨道:“陶陶,我现在有点明白你为什么跑这么远了。这里真的…很不一样,时间好像都慢下来了。而且,”她促狭地撞了一下林温陶的肩膀,“加油啊,早点拿下。”
      “包的,好吧。”
      夜幕降临,两人回到阁楼,窝在小桌前分享着买回来的美食,叽叽喳喳地聊到深夜。

       赵曼伊的到来,像一阵明快而鲜活的风,瞬间充盈了林温陶那方静谧的阁楼和小小的荔湾世界。
      接下来的几天,她们彻底沉浸在了属于闺蜜的探索时光里。
      第二天,赵曼伊拒绝了林温陶“再去‘半闲居’吃早餐”的提议,而是兴奋地宣布:“今天要体验地道早餐,你平时都是去哪买的?”
      于是,林温陶带她去了巷口那家只做早市的肠粉店。
      窄小的店面,蒸汽弥漫,老板手法飞快地舀米浆、加馅料、推进蒸笼,动作一气呵成。
      她们挤在小小的折叠桌旁,看着周围穿着拖鞋、拿着自家饭盒来买的街坊,赵曼伊兴奋地拿出手机偷偷录像。
      “这才是生活啊!”她咬了一口鲜滑的牛肉肠粉,含糊不清地赞叹,“比大酒店的自助餐有味道多了!”
      吃完肠粉,林温陶没有走平常去茶楼的主路,而是带着赵曼伊拐进更窄的巷弄。“带你去个地方,我偶然发现的。”
      她们穿过挂满晾晒衣物的窄巷,绕过几个弯,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个小小的、几乎被遗忘的社区花园,藏在几栋老骑楼的夹角里。
      几棵老榕树的枝桠垂落,石凳上坐着打瞌睡的老人,角落有个小小的土地龛,香火稀疏却能见炊烟。
      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下光斑,这里安静得只听见鸟叫和远处模糊的市声。
      “哇…”赵曼伊安静了下来,举着相机,小心翼翼地按下快门,“这地方…好像被时间忘了。你怎么找到的?”
      “迷路时撞见的。”林温陶轻笑,“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秘密基地。”
      林温陶记得附近还有一家坚持手工编织竹器的小铺。
      铺子很小,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竹篮、竹筛、竹椅甚至小巧的竹蜻蜓。老伯正低头编着一只精细的菜篮,对她们的到来只是抬了抬眼。
      赵曼伊对着一只小巧玲珑的竹食盒爱不释手:“这个好精致!伯伯,这个怎么卖?” 老伯报了个价,依旧没停下手里的活。
      赵曼伊付了钱,又好奇地蹲在旁边看老伯工作。林温陶则用相机远远地记录了老人专注的侧脸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指。
      离开后,赵曼伊捧着新买的竹食盒,感慨道:“现在什么都机器量产了,这种手艺活真是看一次少一次。这东西带回去,比什么名牌伴手礼都有有面。”
      下午,阳光正烈,她们躲进了一家看起来颇有年头的传统糖水铺。小小的店面,瓷砖地板,老式的吊扇慢悠悠地转着。
      她们点了招牌的杨枝甘露和双皮奶。冰凉的甜品下肚,瞬间驱散了暑气。
      “快,老实交代!”赵曼伊舀着一勺双皮奶,压低声音,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林温陶,“除了泡茶和擦壶,那位陈先生还有什么‘技能’?你们除了在茶楼,还有没有别的‘私下接触’?比如…像这种偷偷一起吃糖水?”她促狭地眨眨眼。
      林温陶哭笑不得:“哪有!他很忙的。而且…感觉他不是那种会‘偷偷’做什么的人。”
      她顿了顿,还是分享了一些平常的小细节,比如他清晨揉面时的专注,还有会逗小孩玩的事情。
      赵曼伊听得津津有味,边叹边笑:“哇!反差萌啊!表面温润如玉,私下还会逗小孩啊,这种男人现在简直是稀有动物!”
      两个女孩在糖水铺里低声笑闹,分享着心事和观察,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
      窗外的老城静谧悠长,只有糖水的甜香和闺蜜间的私语能切实的感受到。
      华灯初上,赵曼伊又活力满满:“晚上呢?有什么好玩的?不能又是在阁楼看夜景吧?”
      林温陶想了想,就带她去了稍远一些、本地人更多的夜市。
      这里不像旅行者聚集的地方那样整齐划一,反而更加杂乱喧嚣,充满了生猛的活力。
      她们挤在人群里,尝试了烤生蚝、炒河粉,赵曼伊甚至挑战了看起来颇为吓人的烤蚕蛹,最后龇牙咧嘴地灌了半瓶凉茶。
      “这个够味!”她指着嘴巴,眼睛却因为尝试了新事物而兴奋得发亮,“这才是真正的‘扫街’嘛!”

      接下来的两天,她们重复着类似的节奏:睡到自然醒,然后由林温陶这个“半本地通”带着,去探索她发现的那些隐藏宝藏——一家老式云吞面店,一条弥漫着花香的老街,一个可以眺望老城屋顶的天台。
      赵曼伊的相机内存卡迅速被填满,她的朋友圈也连续刷屏,引来上海同事朋友的一片羡慕惊呼。
      而林温陶,在陪伴好友重新探索的过程中,也仿佛从另一个角度,再次爱上了这座城市的复杂与生动。

      第三天清晨,她们醒得更晚些。下楼时,巷口的肠粉店已排起长队。
      两人相视一笑,决定换个口味。林温陶带赵曼伊去了一家普通粥铺,店里只摆得下三张桌子,熬粥的铜锅就支在门口,粥油滚得咕嘟冒泡。
      她们各要了一碗及第粥,坐在路边的小凳上,看老板熟练地切着猪肝、粉肠,再投入滚烫的粥里。
      “这猪肝嫩得恰到好处!”赵曼伊啧啧称奇,“感觉这条巷子随便一家小店都藏着宝贝。”

      吃完粥,她们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不觉又绕回了“半闲居”附近。
      此时早市未散,茶楼里人声隐约传来,比下午要热闹许多。
      她们没有进去,只是隔着一段距离,站在对面骑楼的廊柱下。
      透过敞开的趟栊门,可以隐约看到里面人头攒动,点心车穿梭,蒸汽氤氲。
      赵曼伊踮着脚,好奇地张望:“哇,原来早上这么热闹!跟下午那个安静的样子完全两个世界嘛。”“这里的人习惯睡午觉的啦。”林温陶笑了。
      赵曼伊试图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中找到陈屿深。
      于是,她俩就看见他正端着一摞高高的蒸笼从厨房方向快步走出,动作稳当利落,侧脸线条在忙碌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将蒸笼放到点心车上,又转身接过阿炳师傅递过来的一壶茶,快步送到一桌客人面前,低头温和地说了句什么,那桌老人便笑了起来。
      “看到了吗看到了吗?”赵曼伊拽着林温陶的袖子,“他早上是这样的!像个…嗯…很可靠的大掌柜!步伐好快,但看起来一点都不带慌乱的。”
      林温陶看着,嘴角不自觉地带了笑。
      她见过他午后泡茶的沉静,偶尔的玩闹,倒是很少从这个角度看他应对满堂宾客的模样,是一种很难得的沉稳。
      她们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便悄悄离开了。
      赵曼伊评论道:“嗯,业务熟练,情绪稳定,加分!”

      下午,她们避开日头最毒的时候,钻进了一家开在老洋楼里的独立书店。
      书店不大,书目却精采细选过,多是文学、艺术和本土文化相关的书。
      木质书架高耸,空气里有旧书和咖啡混合的香气。客人寥寥,非常安静。
      她们各自寻了本书,在靠窗的软椅上坐下。窗外是绿意盎然的庭院,偶尔有鸟雀飞过。
      赵曼伊翻着一本关于广府建筑的图册,林温陶则在看一本岭南植物的摄影集。
      之后就偶尔抬头交换一个眼神,轻声分享一句书里有趣的内容,然后大部分时间便只是各自安静阅读。

      临近傍晚,暑气稍退。
      林温陶带赵曼伊去了附近一个不那么出名、但本地人爱去的江边公园。堤岸上人们散步,遛狗,江风徐徐吹来,十分凉爽。
      她们买了两个亚婆艇仔粥,坐在江边的石凳上慢慢吃着。
      看着宽阔的江面,来往的船只,对岸逐渐亮起的灯火。
      “其实,”赵曼伊忽然开口,语气比平时沉静些,“看你在这里的状态,我都有点羡慕了。上海节奏太快了,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陀螺,停不下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转。”
      林温陶轻轻“嗯”了一声,表示在听。
      “但我知道我大概率是过不了这种日子的,”赵曼伊自嘲地笑笑,“还是得回去卷……就是觉得…你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喘口气的地方,真好。这里好像能把你藏起来,把外面的那些焦虑都隔开一点。”
      林温陶看着江面闪烁的波光,慢慢说:“也不是完全隔开,还是会想以后,想工作。
      只是这里…好像给了我一层缓冲,让我能慢下来,看清楚一点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远处传来了阿婆的呼唤声。
      她们没有再深入这个话题,只是静静地吃完粥,看着天色一点点变暗,江对岸的灯光越来越璀璨。
      有些心事,不需要说完,能被理解和共鸣,就已经是很大的安慰了。

      赵曼伊离开的那天早上,她们终于又去了“半闲居”。这次是正经来喝早茶。
      茶楼里依旧热闹。她们点了满满一桌点心。赵曼伊对每一道都赞不绝口,尤其喜欢那酥皮叉烧包:“这个酥皮!绝了!一碰就掉渣,里面的叉烧汁又足足的。”
      陈屿深过来为她们添水时,赵曼伊大大方方地夸赞:“陈先生,你的茶楼真是太棒了!点心好吃,环境舒服,我都不想回上海了!”
      陈屿深温和一笑:“赵小姐喜欢就好。欢迎下次再来。” “一定一定!”赵曼伊点头,又冲林温陶眨眨眼。
      结账时,她笑嘻嘻地说,“希望它一直这么开下去。”
      去机场的路上,赵曼伊看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忽然说:“陶陶,我觉得你在这里…不只是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像还找到了某种…根的感觉,或者说,一种连接。虽然我也说不清那是什么。”
      她顿了顿,又说:“反正,你好好待着,慢慢感受。等我下次来,你要带我发现更多好地方!”
      “好,一言为定。”林温陶笑着答应。

      送别是不舍的,但少了些伤感,多了对下次相见的期待。

      一定,一定会一直这样好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曼伊·广州之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我好像一直都喜欢情绪稳定的人呢,以前写的东西也大都是这样的。 因为想写的东西很多, 也没有太清楚的思绪,所以我的情节节奏应该都很慢,有的小宝可能还会觉得有些乱啊 嘻嘻,那我就要耍一点小赖啦 我是新手,多多包涵,多多包涵啊 这里会努力改进的 (磕头)(磕头) 【作者寄语】 希望这个故事,能像一盏温热的茶,为你拂去片刻疲惫。愿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沉淀于时光中的温和与善意。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