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山河为证 ...
-
林墨那句“这里,很好”,像一阵温和的山风,吹散了苏念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她眉眼弯弯,快步走进院子,开始像个真正的主人一样,向林墨介绍起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厨房,阿嬢每天会来给我们做饭,用的都是自家种的菜……”
“这边是水房,热水需要自己用柴火烧……”
“我的房间在楼上,窗户正对着那棵大榕树……”
她的声音轻快,带着显而易见的自豪。林墨跟在她身后,安静地听着,目光掠过那些简陋却充满生活痕迹的设施,掠过墙上贴着的、其他驻地艺术家的作品草稿,最后落在苏念那张靠窗的画架上——上面是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大片浓郁而沉静的蓝色,像是夜晚的湿地,又像是浸透了时光的扎染布。
“这是新画的?”林墨走到画架前,目光专注。
“嗯,”苏念走到她身边,看着画布,眼神温柔,“想画这里的夜晚,有星星,有虫鸣,还有……等待的味道。”
林墨侧头看了她一眼,没有追问“等待”具体指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颜色比之前更深沉了。”
苏念笑起来:“用了点当地的矿石粉和泥土,感觉更能抓住这里的‘魂’。”
傍晚,阿嬢端来了简单的晚餐——雷响茶、烤饵块、一碗清炒的不知名野菜和一碟腊肉。饭菜摆在那张铺着扎染布的桌子上,两人相对而坐。
苏念有些紧张地看着林墨拿起那块烤得微焦的饵块,学着当地人的样子,笨拙地掰开,夹上野菜和腊肉。她以为林墨会不习惯,或者至少会有些犹豫。
但林墨只是平静地尝试着,咀嚼得很慢,像是在品味,又像是在适应。吃完,她端起那碗不放糖的、苦涩中带着回甘的雷响茶,喝了一口。
“味道很特别。”她评价道,语气客观,听不出喜恶。
苏念松了口气,自己也拿起一块饵块,咬了一大口,含糊地说:“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吃久了会觉得,城市里的东西都太‘精致’了,反而少了这种接地气的味道。”
林墨看着她被食物塞得鼓鼓的腮帮子和满足的神情,眼神微动。眼前的苏念,确实和离开时那个会因为一份工作、一句评价而敏感不安的女孩不同了。她像是被这片土地重新塑造过,褪去了一些都市的浮华和焦虑,多了一份扎根于生活的踏实与从容。
饭后,天色尚未完全暗下。苏念提议去湿地边走一走。
夕阳的余晖将湿地染成一片暖金色,水鸟归巢,在水面上划出长长的涟漪。远处的苍山沉默矗立,山顶的积雪反射着最后的光晕,如同戴上了一顶金色的王冠。空气清凉,带着水汽和植物的清新气息。
两人沿着水边的小径慢慢走着。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需要处理的邮件和案件,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这里晚上能看到银河。”苏念指着渐渐深邃起来的天空,“没有光污染,星星特别亮,特别低,好像一伸手就能捞一把。”
林墨仰头望着天际隐约浮现的星辰,没有说话。她习惯了被高楼切割的天空和稀疏的星光,这样浩瀚而原始的夜空,对她而言是陌生的。
“刚来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就坐在这里看星星。”苏念的声音在暮色中显得很轻,“看着看着,就会觉得,自己那些烦恼和纠结,在宇宙面前,真的太渺小了。”
林墨收回目光,看向身旁的苏念。她的侧脸在暮光中显得柔和而坚定。
“然后我就想,”苏念转过头,对上林墨的视线,眼睛亮晶晶的,“既然这么渺小,那为什么不勇敢一点,画自己想画的,爱自己想爱的人呢?”
晚风吹过,拂动两人的发丝。湿地里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像一首自然的夜曲。
林墨的心,因为苏念这句看似随意,却重若千钧的话,而微微震颤。她想起苏念离开时,她们之间那些未曾化解的隔阂与伤害,想起自己那些笨拙的、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分离的这段时间,痛苦的不仅仅是苏念,她也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学习着如何去理解,如何去爱一个与自己如此不同的、鲜活而独立的灵魂。
“苏念。”林墨停下脚步,面向她。
苏念也停了下来,有些疑惑地看着她。暮色中,林墨的表情看不太真切,但她的声音异常清晰。
“对不起。”
苏念愣住了。她没想到会从林墨口中听到这三个字。
“为……为什么道歉?”
“为以前。”林墨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坦诚,“为我用我的法则去要求你,为我忽略了你的感受,为我那些……让你感到不安和压力的所谓‘照顾’。”
苏念的鼻子瞬间就酸了。她没想到,林墨会把那些她以为只有自己在意的委屈和挣扎,看得如此清楚,并且,如此郑重地道歉。
“都……都过去了。”她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
“没有完全过去。”林墨看着她,“它们还在那里,是我们的一部分。但我想让你知道,我看到了,也明白了。”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这对于向来言辞精准的她来说,有些罕见:“我这几个月……想了很多。关于规则,关于爱,关于如何与另一个独立的世界共存。我发现,法律可以界定边界,但爱……可能需要模糊一些边界,去真正看见对方的存在。”
苏念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她。暮色四合,林墨的轮廓在渐浓的夜色中有些模糊,但她眼中那份认真和努力表达的诚意,却清晰无比。
“学姐……”苏念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交织在一起,最终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滑落下来。
林墨伸出手,指尖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泪痕。动作很轻,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
“别哭。”她的声音也放得很轻,“我只是想告诉你,你在电话里说的那句话,我听到了,也记住了。”
“哪句?”
“‘需要平等的并肩,而不是单方面的庇护’。”林墨重复着她当时激动之下说出的话,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力量,“你说得对。以前是我不懂。现在,我在学。”
苏念的眼泪流得更凶了。她不是伤心,而是某种巨大的、被理解和被珍视的感动,冲垮了她的情绪堤坝。她一直以为,那个雨夜争吵中的话,只有她自己记得,只有她自己在意。
原来,她也听到了。不仅听到,还在反思,在改变。
林墨看着她哭得像个孩子,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伸出手,将她轻轻拥入怀中。
这个拥抱,不同于机场送别时的克制,也不同于重逢时的确认。它更紧密,更包容,带着歉疚、理解、和一种重新确认后的、更加坚实的温度。
苏念将脸埋在她肩头,嗅着风衣上沾染的、属于远方城市和一路风尘的气息,混合着湿地微凉的水汽,心里那片因为分离和成长而偶尔会觉得空落落的地方,被这个拥抱填得满满的。
山河寂静,星辰渐明。
她们在苍山洱海的见证下,在分离与思念淬炼后,终于剥开了那些骄傲、敏感与笨拙的外壳,触碰到了彼此最真实、也最柔软的内心。
过去的伤痕或许不会完全消失,但在此刻,它们被理解与坦诚融化,成为了连接彼此更加深刻的纽带。
苏念在林墨怀中抬起头,泪痕未干,却露出了一个带着泪光的、无比灿烂的笑容。
“学姐,”她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力量,“我们以后,一起学。”
林墨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心中那片常年理性占据的高地,仿佛也被这笑容和这句话,注入了温暖的泉水。她点了点头,唇角扬起一个清晰的、温柔的弧度。
“好。”
一个字,承诺了未来漫长的、共同的学习与成长。
夜空之上,银河初现,万千星辰沉默闪烁,如同无数见证的眼睛。
山河为证,星辰为盟。
她们的故事,在跨越了第十年的遗憾与第七年的守望后,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崭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