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已有对象,勿扰 ...
-
大学开学初的热闹喧嚣,如同潮水般渐渐退去,显露出生活平静而规律的底色。
陈念也像所有新生一样,融入了按部就班的节奏:按时上课,下课,偶尔参加些学校活动打发时间。
因为姜序临行前郑重的托付,也因为他在宿舍四人中年纪最小,性子最闷,赵磊,孙阳,李想对他格外照顾。
上课,去食堂,回宿舍……他们几乎形影不离,被其他同学戏称为连体婴儿。起初那份对新环境的无所适从和对陌生人的隐隐不安,在室友们大大咧咧的友善和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如同春雪般悄然消融。
陈念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终于开始尝试着去感受,去享受这全新的大学生活。
大学的课程安排与高中截然不同。有时课表排得密密麻麻,从早八到晚九;有时却清闲得令人发慌,一天只有可怜巴巴的一两节课。
遇到课少的日子,孙阳总会背上包匆匆出门去做兼职。他家境不算宽裕,高考又发挥失常,只能来到这所普通院校。
高昂的学费让本就不轻松的家庭负担更重,他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赚取生活费,尽可能地减轻父母的压力。
看着孙阳忙碌的背影,陈念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
他几乎立刻就想到了自己。他也曾动过做兼职的念头——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只是不想让姜序独自承担两个人的开销。然而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姜序隔着电话线无情镇压了。
“陈念念,你敢背着我偷偷去做兼职试试?”姜序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胁,却又藏着笑意,“要是被我发现了……等我下次过来,可就不会像上次那样教育得那么轻松了。”
那刻意加重的“教育”和“轻松”二字,瞬间让陈念想起了某些被收拾得腰酸腿软,面红耳赤的画面,刚冒头的念头立刻偃旗息鼓。
更让陈念心头发沉的是,临近开学时他才得知,为了坚持和他在一起,姜序跟家里彻底闹翻了。
父母震怒之下,扬言要断掉他所有的经济来源。而姜序的回应同样硬气——他自己能养活自己,不需要家里操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姜序不仅要负担他自己在顶尖学府S大的开销,还要负担陈念在民办本科明州文理学院每年近三万的学费,以及两人的生活费。
这个认知让陈念瞬间坐立难安。一个刚成年不久的学生,怎么可能扛得起这样的重担?巨大的愧疚感几乎将他淹没。
他甚至偷偷翻出学校的电话,想要申请退学。
结果,这个危险的举动被敏锐的姜序第一时间察觉。
被按在床上狠狠教育了一通后,姜序把人抱在怀里,点开手机银行app,指着余额让他数有几位数。
当陈念颤抖着手指,对着屏幕上那一长串数字一个个数过去,最终确认是七位数时,他彻底呆住了,大脑一片空白。
这……这真的是一个刚满十八岁,还在读大一的学生该有的存款吗?!
姜序看着陈念震惊到失语的表情,忍不住得意地扬了扬眉:“怎么样?吓到了吧?这都是我在高中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编程,接一些小项目赚的。一个项目也就十几万,胜在周期短,也能让我积累经验,提升实战能力。”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和叛逆,“这事儿我爸妈都不知道。他们一直想让我学金融,毕业后回去接管公司。但我对那些没兴趣。我就想搞技术,做软件开发。我想用自己的代码,让这个科技时代的人们,生活能变得更简单,更智能一点。”
陈念久久无法回神,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颠覆中。过了好半天,他才幽幽地吐出一句:“……姜序,你是不是偷偷给上帝塞红包了?你怎么能……这么离谱?”
一个高中生就能靠编程赚到七位数?这简直超出了陈念的想象边界。
姜序显然很享受自家宝贝这副被震撼到的可爱模样:“不厉害点,怎么能把你这个小混蛋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他的语气带着宠溺的调侃,眼神却无比认真,“你以为我说养你,是打肿脸充胖子吹牛皮的?你老公我,什么时候吹过牛?嗯?”
陈念在心里默默吐槽:谁会想到你一个准大学生的银行卡里躺着七位数的存款啊。这完全超出了正常剧本的设定好吗。
那次兼职恐吓后,陈念彻底打消了偷偷打工的念头。一方面是姜序的威胁犹在耳边,另一方面,姜序在他身边安插的眼线也确实尽职尽责。
他但凡有点风吹草动,比如军训站军姿时低血糖晕倒这种他觉得不值一提的小事,晚上姜序的视频通话准时打来,板着脸在小本本上给他记一笔:“这事我记下了,等我过去再跟你算账!”
同时,立刻远程拜托赵磊去买葡萄糖口服液和巧克力,必须亲眼盯着陈念喝完吃完才肯罢休。
……
S大的生活节奏远比明州文理学院紧张得多。作为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府,即便是大一,课程密度和深度也令人咋舌。
更别提还有各种由学校牵头,与知名企业合作的项目活动。
这些项目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带队,旨在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的企业级项目流程和前沿技术。
表现优异者,甚至能获得毕业后的免试录用资格,相当于提前锁定了行业内的核心岗位。
对于高中时期就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姜序来说,毕业后找工作并非难事。但他需要这些高强度的实战机会来拓宽视野,弥补象牙塔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复杂现实应用之间的鸿沟。
学校里教的终究是基础而宽泛的,只有真正上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锤炼出过硬的本领。
除此之外,姜序还加入了学生会。
他的初衷很明确:体验一下不同层级,不同角色的沟通协作。学生会里形形色色的人,需要用到截然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处事技巧。他隐隐觉得,这种锻炼,或许能帮他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家那个心思细腻,时常别扭,遇事喜欢闷在心里死活撬不开嘴的陈念小朋友。
然而,加入学生会这个决定,却像是捅了马蜂窝。
凭借那张过分招摇的脸和S大新生的身份,姜序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迅速在校园里流传开来。
每天,他的微信好友申请提示音几乎没停过,少则二十几条,多的时候甚至能突破五十大关。
起初,姜序本着工作需要的原则,通过了几条自称是学生会同事的申请。结果聊了没几句,对方就开始旁敲侧击,话题迅速滑向有没有女朋友,喜欢什么类型的女生。
连续遇到几个这样的同事后,姜序的耐心彻底告罄。他面无表情地打开自己的微信资料页,在昵称后面,无比醒目地加上了四个字:
已有对象
此举一出,堪称石破天惊,瞬间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见过狂的,没见过这么狂的。直接在昵称后缀上已有对象?这得是对自己的魅力有多自信,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劝退潜在追求者?或者说,这得是对自己的对象有多深的感情,才甘愿用这种方式斩断所有暧昧的可能?
也就是顶着这张脸的姜序敢这么干。换了别人,怕是要被贴上“装X犯”的标签,挨揍的心都有了。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加好友的狂潮肉眼可见地消退了不少。但每天依旧有那么几个不信邪或者自视甚高的申请挤进来。
这次,她们不再问有没有女朋友了,而是拐弯抹角地打听对象是谁,哪个系的,长什么样,言语间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和暗示——她有我好吗?不如考虑考虑我?
面对这种带着明显挖墙脚意图的试探,姜序连基本的客气都懒得维持。他通常只回复三个字,简单,粗暴,杀伤力十足。
“你不配。”
如此干脆利落,毫不留情的拒绝,迅速为姜序在S大赢得了高冷男神,不近人情的称号。
姜序听到这个评价时,只觉得荒谬又好笑。
在有明确对象的前提下,果断拒绝那些动机不纯,试图插足的人,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做人最基本的操守吗?什么时候坚持原则,忠于感情,也成了“不近人情”?
他摇摇头,将那些无聊的议论抛之脑后,目光重新聚焦在眼前的代码和项目书上。
他还有很多正事要做,很多知识要学,很多未来要去规划和实现——那个未来里,有他放在心尖上的陈念,这才是他真正在意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