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规则手册 ...
-
清晨六点,手机在枕边震动。屏幕亮起,陌生号码,区号010。接通瞬间,一道冷硬的男声切入耳膜,毫无寒暄:“林晚,编号CN-2197,确认身份。”
声音像金属刮过冰面,字字清晰,不带一丝情绪。
“是。”坐起身,窗帘缝隙透进灰白的光,昨夜便利店的冷气似乎还缠在皮肤上。
“你已通过第一场规则筛选,现进入预备观察期。”男声继续,“今日10:00,门口将送达《天选者规则手册》,签收即生效。手册内容为强制性生存指南,违者后果自负。”
“如果我不签呢?”
“你会签。”对方顿了顿,“全球101场怪谈,每场死亡率超80%。你昨晚能活下来,不是运气。”
话音未落,电话挂断。
低头看着手机,通话时长:00:00:17。
窗外,城市苏醒。公交报站声、早餐摊的油锅声、学生骑车的铃声,一切如常。可知道,从被选中的那一刻起,世界已经裂开一道缝。
……
9:58,门铃响。
开门,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地上一个纯黑色长方形包裹,无寄件人,无快递单,表面光滑如镜,触手冰凉。弯腰拾起,重量极轻,却像握着一块沉入深海的铁。
带回屋,放在桌上。包裹自动开启,无声无息,像被无形的手撕开。
一本册子浮现。
封面是哑光黑,无字,无标识。翻开第一页,烫金字体浮现:
《天选者规则手册·第一卷》
持有者:林晚(CN-2107)
阶段:单人试炼(1-25场)
生效时间:2025年9月25日 10:00:00
翻页,纸张质地特殊,像某种生物组织,微温,由极淡的脉动感。
第一章:《生存守则》
·每场怪谈开始前72小时,将收到“场景提示”与“基础规则”,需在24小时内完成策略推演。
·规则仅提供最低生存保障,隐藏机制需自行发掘。
·严禁向非天选者透露怪谈内容,违者将触发“认知污染”,后果由个人承担。
·专员仅负责规则传达与紧急联络,不提供技术支援。
·死亡即淘汰,无复活机制。
继续翻,第二章:《已通过场次记录》
场次:01
名称:午夜便利店规则。
结果:存活(零损伤)
特殊行为记录:
·主动协助非天选者(老人)撤离
·破坏“红色牛奶”实体
·未回头离开场景
最后一行加粗:“该行为触发隐藏安全机制,评级:S”
盯着那行字,心跳微滞。不知道“S评级”意味着什么,但知道,那晚的选择救了自己。
翻到最后一页。
空白。
正疑惑,纸面突然泛起涟漪,像水波荡漾。一行极细的字迹缓缓浮现,墨色发灰,边缘模糊,像是用褪色的铅笔写就:
“别信规则全貌,末行藏生机。”
猛地合上手册。
心跳如鼓。
这行字,和掌心那句“筛选开始,生机在末行”一模一样。
不是巧合。
……
11:20,手机再震。
还是那个号码。
接通,男声依旧冷硬:“手册已签收?”
“签了。”
“今日无新怪谈,休整器。但需完成三项任务。”
“说。”
“第一,提交昨夜便利店的详细行为日志,包括时间线、决策依据、异常观察。”
“可以。”
“第二,接受心理评估测试,链接已发至邮箱。”
“做。”
“第三,”对方停顿一秒,“记住,规则不是全部。有些东西,不会写在手册上。”
呼吸一滞。
“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电话再次挂断。
盯着手机,邮箱提示音响起。点开,附件是心理测试题,题目诡异:
·你最后一次流泪是什么时候?因何而泣?
·若必须杀死一个无辜者以救十人,你会吗?
·你最害怕的,是死亡,还是被遗忘?
问题像刀,直插深处。但更让人在意的,是刚才那句话——“规则不是全部”。是警告?还是提示?
想起手册末页那行字。“别信规则全貌,末行藏生机”。难道,规则本身在说谎?
……
下午2点,敲门声。
开门,快递员递来一个银色金属箱,印着“郭家天选事务局”徽标。
“沈砚专员让你签收。”快递员递过电子板。
手指一顿。
“沈砚?”
“对,CN组对接专员。”
签下名字,箱体自动解锁。
里面是一套黑色作战服,轻薄如织物,却有金属光泽;一副战术手套,指尖嵌有微型传感器;还有一块腕表,表面漆黑,无按钮。
附带一张纸条,字迹凌厉:
“下次怪谈,七日内。”
“穿戴此装备,它会记录你的生理数据。”
“别死在第二场。”
——沈砚
没有称呼,没有落款时间。
把纸条攥紧。
沈砚。就是那个打电话的男人。
一位只是个冷漠的官僚,可现在,送来了装备,还写了纸条。
“别死在第二场。”
是命令?还是……关心?
……
晚上八点,腕表突然亮起。一道蓝光投射在墙上,形成全息界面:
【场景提示·场次02】
名称:废弃地铁站规则
倒计时:6天23:59:47
基础规则:
·地铁站内无照明,唯一光源是乘客手中的“应急手电”,但电量仅够维持30分钟。
·若手电熄灭,必须在10秒内听到“列车进站广播”,否则将被“站台阴影”拖入轨道。
·广播只会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响起,伪装求助者将被广播声震碎耳膜。
·凌晨3:00,末班车将抵达,只有登上列车者可离开。
读完,界面消失。立刻打开电脑,搜索“废弃地铁站”。全市有七处已停运的地下站点,最老的是“城西旧线3号线”,1998年因塌方封闭,从未重开。调出卫星图,放大。
站台角落,隐约可见一排红色小字,刻在墙上:
“我们没走,只是睡了。”
寒意爬上脊背。这不是普通怪谈。这是活的。
……
深夜,反复推演规则。关键在第二条:“必须在10秒内听到广播”。
广播是救命的,但第三条说——“广播只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响起”。
什么是“真正需要帮助”?不是喊“救命”就行。广播会识别真假。想到便利店的老人。当时没有伪装,只是想帮他。结果触发了隐藏机制。
或许,这里的“真正需要”,也和“真实意图”有关?
但第四条更危险:“末班车抵达,只有登上列车者可离开。”如果广播是假的呢?如果“末班车”本身就是陷阱?掌心那行字又开始发烫:“别信规则全貌。”
决定测试。
穿上作战服,戴上手套,腕表自动同步,显示心率、体温、血压。走到阳台,对着夜空低声说:“我需要帮助。”
没有反应。
再试:“我害怕,救救我。”
依旧寂静。
闭上眼,想起便利店老人浑浊的眼睛,想起他抱着红牛奶时的执念。轻声说:“我不想看到任何人死去。请让我有能力救他们。”瞬间,腕表震动。全息界面弹出:
【警告】
检测到高共情波动,触发隐藏协议a-01。部分规则存在误导性陈述。建议:广播非唯一生路。
猛地睁眼。共情力,是钥匙?规则说“必须听到广播”,但隐藏协议说“广播非唯一生路”。意味着,规则在骗人。真正的逃生方式,可能根本不需要广播。
……
凌晨1点,手机响。
是沈砚。
接通,他没说话,只有呼吸声,极轻,像是压抑着什么。
“有事?”
“第二场提示收到了?”
“收到了。”
“别信广播。”
心一沉。
“为什么?”
“上一届天选者,97人死在广播里。”
“什么意思?”
“他们以为广播是救赎,其实是筛选器。”他的声音低了几度,“广播会放大恐惧,把人钉在原地。真正能活下来的,是那些……在黑暗里自己走的人。”
沉默几秒。
“你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因为……”他顿了顿,声音几乎微不可闻,“你掌心有字。”
全身一僵。
“你怎么知道?”
“所有S级行为者,都会留下标记。”他缓缓道,“那是高维生物的‘观察印记’。你被盯上了。”
“那我该怎么办?”
“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规则写的。”
电话挂断。坐回桌前,盯着手册最后一页。那行模糊小字,此刻似乎更清晰了些:“别信规则全貌,末行藏生机。”
翻开手册首页,规则第一条写着:“规则为强制性生存指南。”但末行写着:“别信规则全貌。”
矛盾。
可正是这矛盾,才是真相。七天后,将进入废弃地铁站。不会等广播。会在黑暗里,自己走。腕表显示,心跳平稳,但知道,风暴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