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未完的旅途 ...
-
黑色的越野车如同一艘沉默的方舟,承载着劫后余生的疲惫,驶离了拉萨河谷的炽烈阳光,一头扎进青藏高原辽阔而苍茫的怀抱。归程,开始了。
车内异常安静。氧气瓶持续发出低沉的“嘶嘶”声,像一条无形的生命脐带,连接着后座那个依旧脆弱的存在。路眠裹着厚厚的毯子,几乎整个人陷在宽大的座椅里,只露出一张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和那双映着车窗外飞逝景象的浅褐色眼瞳。
窗外的风景壮丽依旧。连绵的褐色山峦在低垂的云层下沉默延伸,广袤的草甸枯黄中顽强地透出点点新绿,偶尔能看到成群的牦牛像移动的黑点,散落在天地间。阳光透过云隙洒下巨大的光柱,落在远处的雪峰上,折射出冷冽的银光。经幡在狂风中猎猎飞舞,五色的旗帜在荒原上格外醒目。
这一切,都曾是他小心翼翼渴望触碰的风景。纳木措的湛蓝、布达拉宫的金顶、八廓街的喧嚣、珠峰脚下猎猎的经幡……甚至那未能深入探索的冰川和圣湖。记忆的碎片带着高原清冽的风和阳光的温度,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然而,身体深处残留的虚弱感是如此真实。每一次稍深的呼吸,肺部深处依旧会传来隐隐的闷痛,提醒着他那场几乎将他吞噬的高原风暴。鼻塞虽然减轻,但呼吸声依旧带着挥之不去的、湿漉漉的鼻音。他像一只被强行缝补好的、依旧漏风的旧风箱,再也经不起高原那凛冽纯净却冷酷无情的洗礼。
遗憾。
一种沉甸甸的、带着苦涩尘埃的遗憾,像车窗外的山影,无声地压了下来。不是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而是为了那些未曾好好感受、未曾真正拥抱、就仓促画上句号的风景。他浅褐色的眼瞳望着窗外一座掠过视野、挂满蓝色经幡的山口,那曾经在无数影像中见过的画面,此刻真实地后退、远去,带着一种永恒的、无法再触及的疏离感。他微微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苍白的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嘴唇几不可察地抿紧,泄露出心底那片无声蔓延的荒芜——比出发前似乎更深沉了一些,混合着病后的虚弱和对未来的茫然。
“绵绵?”
林小满一直紧张地关注着路眠的状态,敏锐地捕捉到了他周身弥漫开来的那股低气压。看到路眠脸上那好不容易因病情好转而褪去些许的死寂,又被一层新的、沉郁的阴霾笼罩,他的心立刻揪紧了。他凑近了些,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小心翼翼的探询:“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晕车了?还是吸氧不舒服?”
路眠缓缓地摇了摇头,动作很轻,带着一种透支后的无力感。他没有立刻回答,目光依旧失焦地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越来越远的、属于西藏的粗犷线条。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极其轻微地、带着浓重鼻音,长长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那叹息声很轻,像一片羽毛落在寂静的车厢里,却又沉重得仿佛承载着整个旅程未能实现的重量。
“…没有。”他的声音闷在毯子和鼻音里,软糯的少年音色被病气缠绕,显得格外沙哑脆弱,“…就是…觉得…可惜。”
“可惜?”林小满愣了一下,没明白。
路眠微微侧过头,浅褐色的眼瞳看向林小满,里面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失落和一种近乎天真的遗憾:“这次…都没有好好玩…好多地方…都只是…看了一眼。”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积攒力气,也似乎在斟酌用词,最终,那带着鼻音的声音里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怯懦,“…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来一次了。”
这句话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扎在了林小满的心上。他看着路眠眼中那片熟悉的荒芜重新蔓延,混合着病弱和遗憾,比在纳木措垒石时更让人心疼。他瞬间理解了路眠的遗憾——那不是抱怨,而是一个被困在身体和心灵双重牢笼里的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推开一扇窗,看到了外面广阔世界的惊鸿一瞥,却还没来得及真正走出去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窗户就被无情地、粗暴地关上了。甚至,他可能再也打不开这扇窗了。
“绵绵……”林小满喉咙发紧,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他下意识地想拍胸脯保证“肯定有机会!下次我们再来!”,但想到路眠的身体状况,想到这趟旅程的凶险,想到医生严肃的叮嘱,那句豪言壮语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只能用力握了握路眠裹在毯子下依旧冰凉的手,笨拙地安慰道:“没事的!绵绵!先把身体养好!养得棒棒的!以后…以后总有机会的!西藏又不会跑掉!” 只是这安慰,听起来连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车厢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引擎的嗡鸣、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以及氧气瓶那永恒不变的“嘶嘶”背景音。路眠重新将脸转向车窗,额角轻轻抵在冰凉的玻璃上,闭上了眼睛。浓密的睫毛在苍白的皮肤上投下深深的阴影,仿佛要将自己与外界彻底隔绝。那无声的姿态,比任何话语都更清晰地诉说着他心底那片沉甸甸的、关于“可能再也没有下次”的遗憾与失落。
这细微的对话和叹息,清晰地传入了前排。
阿哲从后视镜瞥了一眼后座,撇了撇嘴,没说话,继续专注开车。
而副驾驶上,一直闭目养神的范云熙,不知何时已经睁开了眼睛。他深邃的目光透过后视镜,静静地落在路眠抵着车窗玻璃的侧脸上。少年的脸在窗外流转的光影中明明灭灭,脆弱得像一张一触即碎的薄纸。那声带着浓重鼻音的、软糯的叹息,那句充满不确定性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来一次”,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平静无波的心湖里漾开一圈细微的涟漪。
他看到了路眠眼中那片重新弥漫的荒芜,那比病痛本身更深沉、更顽固的失落。
范云熙的目光在后视镜里停留了几秒,然后,极其自然地移开,重新投向车前方无限延伸的公路。他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搭在膝盖上的、骨节分明的手指,几不可察地轻轻蜷缩了一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冲锋衣粗糙的面料。
他没有回头,也没有说话。车厢里依旧安静。
然而,就在这沉默中,范云熙低沉平稳的声音,却毫无预兆地响起,清晰地穿透了引擎声和氧气声,落入了后座两人的耳中。他的语气不是安慰,不是承诺,而是一种陈述事实般的平静和笃定,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会有的。”
只有简单的三个字。没有主语,没有对象,甚至没有看向后座。
路眠抵着车窗的眼睫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却没有睁开。
林小满则猛地抬起头,看向范云熙的后脑勺,眼神里充满了惊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
范云熙说完这三个字,便不再言语。他重新靠回椅背,目光沉静地望着前方不断延伸、通往低海拔、通往新城的漫长归途。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他对着窗外山河的一句平淡自语。
车轮滚滚,碾过高原粗粝的土地,扬起细微的尘埃。窗外的风景,从雪山草甸,逐渐过渡到戈壁荒滩,海拔在无声地下降。路眠依旧闭着眼,倚着车窗,呼吸带着鼻音。只是,在毯子下,他那冰凉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极其轻微地蜷缩了一下。
那三个字——“会有的”——像一颗微小的种子,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度,被无声地投入了他心底那片被遗憾和失落冻结的荒芜冻土。是否能发芽,无人知晓。但此刻,在那片沉寂的黑暗中,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察觉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