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来自过去的代码情书 ...
-
新生后的日子,像缓慢愈合的伤口,带着细微的痒与偶尔刺痛的清醒。苏念努力将自己重新嵌入正常轨道——上班,下班,与夏淼逛街吃饭,阅读数据伦理书籍。她删除了手机里所有可能触发回忆的APP,甚至更换了社交账号。她在自己的世界竖起无形屏障,试图将那个名为“顾云深”的幽灵彻底隔绝。
然而,有些痕迹并非简单的删除就能抹去。它们像水底暗礁,在平静生活表面下蛰伏,等待某个瞬间突兀显露,撞得人生疼。
就在她以为已掌控情绪,能平静面对过去时,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如同来自过去的回旋镖,精准击中了她小心翼翼维持的平静。
那是一个需要签收的匿名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一个无法追踪来源的打印标签。包裹不大,拿在手里沉甸甸,像块冰冷的砖头。
心跳在看到包裹的瞬间漏跳一拍。不祥预感如同冰冷的蛇,沿着脊椎缓缓爬升。谁会寄匿名包裹?媒体?网友?还是……他?
她拿着包裹回到家,放在客厅茶几上,像对待一枚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犹豫很久,在夏淼视频连线的“远程监护”下,才小心翼翼用裁纸刀划开封装胶带。
里面没有恐吓信,没有诡异物品,只有一个被防震泡沫包裹严实的、黑色的、外形极其简洁的移动硬盘。
硬盘?
苏念的眉头紧紧皱起。
连接上硬盘,电脑识别出设备。硬盘没有密码,里面只有一个文件夹,名称简单直接——「逆向蓝桥 - 源代码及开发日记(原始版本)」。
呼吸骤然停滞!
逆向蓝桥!源代码!开发日记!
顾云深!
果然是他!
他不是应该在等待法律审判吗?他不是应该在承受“愧疚”吗?为什么还要寄来这个东西?!临终忏悔?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挑衅?
一股混杂着愤怒、恶心和强烈好奇的情绪在胸腔里冲撞。她几乎想立刻格式化硬盘,将这来自地狱的“礼物”彻底销毁。
但……源代码。开发日记。原始版本。
这些词语,对一个程序员出身、又亲身经历了这场由代码构筑的骗局的人来说,有着近乎致命的、病态的吸引力。
这就像兇手在伏法前,将自己作案的全部工具和心路历程,寄给了唯一的受害者。残忍,却又包含着一种扭曲的、渴望被“理解”甚至被“审判”的意味。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需要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这或许是彻底解开所有谜团的最后一把钥匙,也可能是将她重新拖回噩梦的陷阱。
点开文件夹。
里面是海量文件。结构清晰,分类明确。
/core_algorithm/(核心算法)
/persona_modeling/(人格建模)
/data_acquisition/(数据采集)
/bridge_exploit/(蓝桥漏洞利用)
/development_log/(开发日记)
首先点开开发日记。这些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从“逆向蓝桥”项目的最初构想开始。
与之前系统日志里那些碎片化、充满矛盾的注释不同,这里的开发日记更加系统,更加……私人化。它像一份完整的、未经修饰的、记录了顾云深从技术狂想到坠入自己编织的陷阱全过程的心路历程。
看到了最初狂妄而纯粹的技术目标——“打破随机,创造必然的连接”。
看到了发现蓝桥漏洞时的兴奋——“一座等待被命名的桥梁”。
看到了第一次成功匹配到苏念,利用初步模型交互后的记录——“目标反应超出预期。模型有效。但……她的眼睛很亮,不像数据。”
看到了为优化模型,不断深入挖掘她数据时的技术性沉迷,以及偶尔流露出的、对隐私边界模糊的不安。
看到了写下“可耻的、真实的快乐”那天的完整上下文——详细描述了她讲述梦境时害羞的神态,以及自己那一刻心跳失序的慌乱,将这种感觉标记为“系统噪音”、“需要被抑制的变量”。
一行行看下去,像冷酷的考古学家,剖析着这个“犯罪者”的精神世界。看到了技术的精妙,也看到了人性的挣扎;看到了掌控的欲望,也看到了失控的恐惧。
然后,目光被一个名为 /legacy/ (遗产)的子文件夹吸引。
点开它。里面只有一个文件,文件名是:first_encounter_comment.js (初次相遇注释)
点开这个文件。里面是一段非常早期、甚至有些臃肿粗糙的代码,是“逆向蓝桥”匹配核心模块的雏形。代码注释异常详细,甚至啰嗦,充满了初次尝试的笨拙和……一种与后期冰冷精准系统截然不同的……“人味儿”。
目光死死锁定在代码最开头,那段用多行注释框起来的、几乎不像技术注释的文字:
/**
·项目:逆向蓝桥
·模块:核心匹配协议 v0.1
·作者:顾云深
·日期: [他们第一次匹配的日期]
·
·说明:
·这可能是最蠢、最低效的实现方式,但我暂时想不出更好的。
·目标:绕过蓝桥的随机算法,确保我能连接到她——苏念。
·动机:……(此处有一大段被删除的痕迹)
·
·今日在展论坛看到她,她正在反驳一个愚蠢的提问,眼神像藏着星星的火山。
·我像个stalker一样查到了她的名字和零星信息。我知道这不对,很不对。
·但那个念头像疯了一样生长——我想认识她,不是通过运气,而是通过……我的方式。
·
·写下这段代码时,我的手在抖。我不知道自己在创造什么,一个奇迹,还是一个怪物?
·我只知道,如果今晚十点,能在屏幕上看到她的脸……
·
·也许,我只是想证明,在浩瀚的数据海洋里,存在一种叫‘必然’的东西。
·
·最后,记录一句此刻最真实,也最不像程序员会写的话:
· 【我用算法寻找你,但爱上你,是代码之外唯一的意外。】
·
· (希望未来的我看到这段注释,不会觉得太羞耻。)
*/
【我用算法寻找你,但爱上你,是代码之外唯一的意外。】
这句话,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她早已冰封的心湖上炸开巨大的涟漪!
与后来那些充满挣扎和矛盾的日志不同,这句话,写于一切开始之前。写于骗局尚未精心编织之时。写于他……或许还保有着一丝技术理想主义的、相对“纯粹”的时刻。
它不像忏悔,不像辩解,更像是一个技术疯子,在开启一场危险实验前,对自己内心那份无法用代码解释的、笨拙而真实的悸动,所做的……最初,也是最后的诚实记录。
苏念怔怔地看着屏幕上这行字,看着那段被删除的“动机”痕迹,看着他那句“手在抖”的描述,看着他对“奇迹”与“怪物”的迷茫……
发现自己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这份“礼物”,不是挑衅,不是赎罪。
这更像是一份……来自时间胶囊的、血淋淋的……真相。
他将自己最原始、最不堪、却也可能是最接近“真实”的起点,交给了她。
这里没有后期那些精密的表演,没有资本的压力,没有道德的挣扎,只有一个孤独的技术天才,在用他唯一擅长的方式,笨拙地、错误地、甚至是犯罪地……去靠近一份他无法用逻辑解释的心动。
这并不能洗刷他后续所有的罪孽。
但这让她看到了那个“怪物”诞生的……最初的胚胎。
它复杂得让她窒息。
关掉文件,拔下硬盘,仿佛那上面还残留着顾云深指尖的温度。
坐在黑暗里,很久很久。
这份“礼物”,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让她更清晰地看到了这场骗局从孕育到膨胀的全过程,让她对顾云深其人的复杂性有了更令人齿冷的认知。
另一方面,那句写在最初的、关于“意外”的告白,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了她试图冰封起来的情感区域,带来一阵阵细微而持久的、难以言喻的酸胀感。
原本以为,毁灭之后的新生,意味着与过去彻底割裂。
但现在,这份来自过去的“礼物”告诉她,有些真相,远比简单的“恨”与“原谅”……要复杂得多。
将硬盘锁进抽屉深处。
像封存一个危险的、却又装着秘密的潘多拉魔盒。
她知道,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这份沉重而诡异的“礼物”。
以及,思考那句写在代码开头的“意外”,究竟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