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故人归 ...


  •   第二卷:桃花债·商贾殇

      第一章:故人归

      春日的阳光透过桃树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陶清倚在自己的本体——那株千年桃树下,指尖轻抚着粗糙的树皮。五十年过去,树干上又多了一圈年轮,而他的容颜却丝毫未变,仍是那个白衣胜雪的少年模样。

      "又是一年花开时。"陶清轻声自语,目光扫过满树繁花,最终落在树旁的一座青石墓碑上。墓碑经过几十年风雨,已经有些风化,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季清远之墓"。

      五十年了。

      陶清从怀中取出一块白玉佩,上面雕刻着一株桃树和两个小小的人影。玉佩温润如初,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初那人掌心的温度。

      "你说过来世再见..."陶清摩挲着玉佩,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我等着呢..."

      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落下,有几片落在墓碑上,像是温柔的抚慰。陶清伸手拂去墓碑上的花瓣,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爱人的脸庞。

      五十年,对人类而言已是半生,对妖来说却不过弹指一挥间。这五十年里,陶清几乎从未离开过桃林。他守着这座孤坟,守着那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季清远的母亲在儿子去世三年后也撒手人寰,陶清暗中帮忙料理了后事,将老人与儿子合葬。青溪村的村民换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已经没人记得当年那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季举人了。

      唯有陶清记得。记得他的声音,他的笑容,他读书时微微蹙起的眉头,还有他临终前那句"来世再见"的约定。

      "陶清大人!陶清大人!"

      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陶清的思绪。他转头看去,只见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狐狸正飞奔而来,嘴里还叼着一封信。

      "小雪?"陶清微微皱眉,"怎么了?"

      小狐狸跑到陶清跟前,放下信,摇身一变化作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模样,脸蛋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的:"山下来了好多人类!带着好多车马!"

      陶清接过信,拆开一看,是山下青溪镇镇长写来的。信上说近日有位大茶商要来访,想在桃林设宴赏花,望桃仙行个方便云云。

      "桃仙..."陶清轻哼一声。自从五十年前他暗中用桃花药水救治村民后,当地人就开始称他为"桃仙",年年都有人来桃林祭拜祈福。陶清虽不喜被打扰,但也不忍拒绝,久而久之,桃林便成了当地一处名胜。

      "告诉他们,只准在外围活动,不得深入桃林。"陶清将信还给小狐狸,"尤其是那株千年桃树附近,绝对不许人类靠近。"

      小雪点点头,又变回狐狸形态,叼着信一溜烟跑走了。

      陶清起身,拍了拍白衣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准备回树屋休息。人类的宴饮聚会,他向来不感兴趣。

      刚走出几步,陶清突然停下,耳朵微微一动——他听到了陌生的脚步声,正向桃林深处走来。脚步沉稳有力,不像是普通村民。

      "不是说了不准深入吗..."陶清皱眉,身形一晃,隐入桃树之中。

      不多时,一个身着靛青色长衫的男子出现在林间小径上。男子约莫二十五六岁,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几分儒雅之气,衣着华贵却不显俗气,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出身。

      陶清原本打算现身将这人赶走,却在看清对方容貌的瞬间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

      那眉眼,那轮廓,那走路时微微扬起的下巴...分明是...

      "季清远?"陶清差点脱口而出,但立刻意识到不可能。季清远已经死了五十年,就算转世重生,也该是个孩童才对。

      男子在桃林中漫步,不时停下欣赏盛开的花朵,眼中满是赞叹。他走到一株桃树下,伸手轻抚树干,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什么珍宝。

      "好美的桃林..."男子轻声感叹,声音低沉悦耳,"难怪父亲念念不忘。"

      陶清隐在树后,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陌生人。太像了...不仅容貌有七分相似,就连声音也...

      男子继续向桃林深处走去,方向正是千年桃树所在。陶清不能再躲了,他深吸一口气,现出身形。

      "这位公子,前方是禁地,还请止步。"

      男子闻声回头,在看到陶清的瞬间,眼睛蓦地睁大,脸上浮现出惊艳的神色。陶清一袭白衣,黑发如瀑,站在缤纷落英中,宛如画中仙。

      "在下失礼了。"男子很快回过神来,拱手行礼,"不知此处有人居住,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陶清打量着眼前的男子,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近看之下,那种熟悉感更加强烈,尤其是那双琥珀色的眼睛,简直与季清远一模一样。

      "无妨。"陶清强自镇定,"公子是..."

      "在下周景明,姑苏人士,经营茶叶生意。"男子微笑道,"家父年轻时曾路过此地,对这片桃林念念不忘。此次周某北上经商,特代父前来一游。"

      周景明...陶清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试图压下心中那股莫名的悸动。不是季清远,只是一个长得像的茶商而已。

      "周公子既是客人,本不该阻拦。"陶清淡淡道,"只是前方桃树年代久远,经不起惊扰,还望见谅。"

      周景明连连摆手:"是在下唐突了。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陶清。"

      "陶先生。"周景明又行了一礼,"好名字,与这桃林相得益彰。"

      陶清不置可否,只是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周景明往回走。周景明虽然还想多留,但也知趣地转身离开。两人并肩走在桃林小径上,周景明不时侧头偷看陶清,眼中满是好奇。

      "陶先生是这桃林的守林人?"

      "算是吧。"

      "难怪气质如此出尘。"周景明笑道,"方才初见,周某还以为遇上了传说中的桃仙呢。"

      陶清嘴角微扬:"周公子说笑了。"

      走出桃林,眼前的景象让陶清眉头一皱——林外的空地上搭起了几个华丽的帐篷,仆从来回穿梭,正在准备宴席。十几辆装满货物的马车停在一旁,马匹嘶鸣,人声嘈杂,与桃林的宁静格格不入。

      "家父嘱咐,一定要在桃林设宴,以偿夙愿。"周景明有些不好意思,"希望没有打扰到陶先生。"

      陶清本想拒绝,但看着周景明那双与季清远如出一辙的眼睛,鬼使神差地点了头:"只此一次。"

      周景明大喜:"多谢陶先生!若不嫌弃,请一同赴宴如何?周某带了些姑苏特产,还有上好的龙井..."

      "不必了。"陶清婉拒,"我不喜喧闹。"

      周景明面露失望,但很快又振作起来:"那改日周某单独拜访,带些清茶来与陶先生品鉴,可好?"

      陶清看着周景明期待的眼神,那句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只得微微颔首:"随你。"

      周景明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仿佛得了什么天大的恩赐。他郑重地拱手作别,目送陶清的身影消失在桃林深处,才转身走向帐篷。

      回到千年桃树下,陶清靠坐在树干上,心绪难平。那个周景明...实在太像季清远了。不仅容貌相似,连一些小动作也...

      "不,不可能。"陶清自言自语,"才五十年,转世的话应该还是个孩子..."

      除非...除非季清远的灵魂在阴间徘徊了很久才投胎转世。但这也不合常理,像季清远这样的善人,理应很快就能转世才对。

      陶清摇摇头,试图甩开这些胡思乱想。也许只是巧合,世上相貌相似的人多了去了。

      夜幕降临,桃林外的宴饮声渐渐平息。陶清坐在树屋中,透过透明的屋顶望着满天星斗,思绪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叫周景明的茶商。

      "季清远..."陶清轻抚腰间的玉佩,"会是你吗?"

      翌日清晨,陶清正在采集朝露,忽然感应到有人进入桃林。抬头一看,果然是周景明,手里还提着一个精致的竹篮。

      "陶先生!"周景明远远地就打招呼,笑容灿烂如朝阳,"冒昧来访,带了些早点,不知先生可曾用膳?"

      陶清本想拒绝,但闻到篮子里飘出的食物香气,突然感到一丝久违的饥饿感。作为桃妖,他本不需要进食,但偶尔也会享受人间美味。

      "周公子客气了。"陶清接过竹篮,里面是几样精致的江南点心,还冒着热气。

      周景明眼睛亮晶晶的:"这是姑苏城最有名的桂花糕和蟹黄包,我特意让人快马加鞭从城里送来的,还热着呢。"

      陶清尝了一块桂花糕,甜而不腻,入口即化,确实美味。他抬头,发现周景明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像只等待夸奖的小狗。

      "不错。"陶清评价道。

      周景明立刻笑开了花:"陶先生喜欢就好!"他四下张望,看到不远处有块平坦的石头,"我们去那边坐着吃如何?"

      陶清点头,两人在石头上坐下,分食篮中的点心。周景明谈吐风趣,给陶清讲述各地见闻,从江南水乡到塞北风光,听得陶清也不禁入神。

      "周公子年纪轻轻,倒是见多识广。"陶清道。

      周景明笑了笑:"家父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自十六岁起就随商队走南闯北,见识确实比一般读书人多些。"

      "你也读书?"陶清有些意外。

      "略通文墨而已。"周景明谦虚道,随即眼睛一亮,"陶先生也懂诗书?"

      陶清点头:"略知一二。"

      周景明立刻来了兴致,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这是拙作几首小诗,还请陶先生指教。"

      陶清接过册子,翻开一看,里面是十几首手抄的诗词,字迹工整清秀,与季清远的笔迹有八分相似。陶清的手指微微发抖,连忙稳住心神,细细品读起来。

      诗作水平不俗,虽不及季清远那般才华横溢,但也算得上清新脱俗。尤其一首《忆江南》,更是让陶清心头一颤——"梦里江南春正好,不知身是客中人",这意境,这用词,简直与季清远如出一辙。

      "好诗。"陶清合上册子,还给周景明,"周公子才华横溢。"

      周景明受宠若惊:"陶先生过奖了。不知先生最喜欢哪一首?"

      "《忆江南》。"陶清轻声道,"颇有...故人风范。"

      周景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陶先生认识家父?家父也常说这首写得最好。"

      陶清摇头:"不认识,只是随口一说。"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周景明才依依不舍地告辞。临走前,他再三确认明日还能否再来拜访,得到陶清首肯后,才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看着周景明远去的背影,陶清陷入沉思。太像了...不仅是容貌,连才情、谈吐都如此相似。难道真是...

      "藤翁。"陶清轻唤一声。

      地面微微震动,一株紫藤破土而出,顶端开着一朵紫色小花:"小桃妖,唤老朽何事?"

      陶清将周景明的事说了,问道:"您见多识广,觉得这人会是...季清远的转世吗?才五十年,未免太快了些。"

      紫藤翁晃动着藤蔓:"待老朽看看。"说着,藤蔓伸长,探向周景明离去的方向,片刻后缩回,"确实有那书生的灵魂气息,但...有些不对劲。"

      "什么意思?"

      "灵魂残缺不全。"紫藤翁沉声道,"像是强行拼凑起来的。按理说,那书生功德圆满,转世后灵魂应该更加强大才对..."

      陶清心头一紧:"为什么会这样?"

      紫藤翁沉默片刻:"或许是在阴间出了什么岔子...也或许是天道不许你们太过亲近。小桃妖,老朽劝你一句,若真是那书生转世,你最好离他远点。"

      "为什么?"

      "灵魂残缺者,寿命必短。"紫藤翁的声音带着怜悯,"这一世,他恐怕活不过三十岁。"

      陶清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三十岁?季清远上一世好歹活了二十多岁,这一世反而更短?

      "有没有办法补救?"陶清急切地问。

      紫藤翁摇头:"天命难违。你若强行干预,只会加速他的死亡。"说完,藤蔓缩回地下,消失不见。

      陶清站在桃树下,只觉得浑身发冷。好不容易等到季清远转世,却被告知这一世会更短暂...这算什么?命运的玩笑吗?

      接下来的日子,周景明几乎每天都来桃林拜访,有时带些点心,有时带些新茶,更多时候只是单纯来与陶清聊天。陶清表面上维持着淡漠,内心却备受煎熬——每一次见到周景明,他都既欣喜又痛苦,既想靠近又不得不保持距离。

      这一日,周景明带来了一套上好的茶具和一包明前龙井。

      "陶先生,今日可否赏脸品鉴一番?"周景明笑着问,"这茶是我亲手炒制的,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陶清看着周景明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两人在桃树下席地而坐,周景明熟练地温杯、投茶、冲泡,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深谙茶道。

      "请。"周景明将一杯碧绿的茶汤递给陶清。

      陶清接过,轻嗅茶香,然后小啜一口。茶汤清冽甘甜,带着淡淡的豆香,确实是上品。

      "好茶。"陶清由衷赞叹。

      周景明眼睛一亮:"陶先生懂茶?"

      "略知一二。"陶清放下茶杯,"这茶火候恰到好处,保留了嫩芽的鲜爽,又去除了青草气,周公子手艺不凡。"

      周景明惊喜交加:"没想到陶先生竟是知音!这炒茶之道,我钻研多年,今日终于遇上行家了。"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茶叶种类谈到冲泡方法,再到各地茶俗。周景明惊讶于陶清的博学,陶清则暗自感叹——季清远前世就爱喝茶,这一世竟成了茶商,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

      茶过三巡,周景明突然叹了口气:"可惜..."

      "可惜什么?"陶清问。

      "可惜家父病重,急着看我成家立业。"周景明苦笑,"这次回去,恐怕就要定下婚事了。"

      陶清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几滴茶汤溅在白衣上,晕开一片淡绿的痕迹。

      "恭喜。"陶清强作镇定,"不知是哪家千金?"

      周景明摇头:"还未定。家父看中了苏州织造家的女儿,但我..."他看了陶清一眼,欲言又止。

      "门当户对,挺好。"陶清机械地说,胸口如压了一块巨石。

      周景明突然抬头,直视陶清的眼睛:"陶先生相信前世今生吗?"

      陶清心头一跳:"为何突然这么问?"

      "自打见到陶先生第一眼,就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周景明轻声道,"仿佛我们早已相识多年...这几日,我还总做一些奇怪的梦。"

      "什么梦?"陶清声音有些发紧。

      "梦见自己是个穷书生,在桃林中读书给一个白衣少年听..."周景明困惑地皱眉,"最奇怪的是,梦中的桃林就是这里,而那白衣少年...长得与陶先生一模一样。"

      陶清手中的茶杯差点脱手落地。他强自镇定,放下杯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

      周景明摇摇头:"不单单是梦。我对这桃林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知道每一条小径,每一株桃树...尤其是那株千年桃树,我从未去过,却在梦中见过无数次。"

      陶清不知如何回应,只能沉默。周景明似乎也不期待回答,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更奇怪的是,我从小就会背一些诗,却不知是谁教的。比如..."他清了清嗓子,吟诵道,"千年桃下遇仙郎,一笑春风百媚生..."

      陶清如遭雷击。这是季清远为他作的诗,除了他们二人,世上不该有第三人知道!

      "这诗..."陶清声音颤抖。

      "不知为何,每次念起这首诗,心中就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周景明苦笑,"陶先生或许觉得我疯了..."

      "没有。"陶清轻声说,"我相信前世今生。"

      周景明眼睛一亮:"真的?那陶先生觉得,我梦中见的,会不会就是前世记忆?"

      陶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若真是前世记忆,周公子待如何?"

      周景明沉思片刻,突然伸手握住陶清的手:"那我这一世,定不再辜负那人。"

      陶清触电般缩回手,站起身来:"时候不早,周公子该回去了。"

      周景明愣了一下,随即也起身告辞,眼中满是困惑与失落。陶清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如刀绞。

      当晚,陶清辗转难眠。周景明的话在他脑海中回荡——那些梦,那首诗,还有那句"定不再辜负那人"...难道季清远的灵魂真的记得前世?

      陶清起身,来到树下的一个隐蔽处,挥手解除禁制,露出一个深埋地下的小木箱。箱中是季清远的遗物——几本书册,一方砚台,还有那件染血的青色长衫。五十年来,陶清一直小心保存着这些物品,不让任何人触碰。

      他轻轻抚摸着这些物件,仿佛还能感受到主人的气息。突然,陶清感应到什么,猛地抬头——有人接近桃林!

      陶清迅速掩埋木箱,隐去身形。不多时,一个摇摇晃晃的人影出现在林间小径上,正是周景明,手里还提着一个酒壶,显然喝醉了。

      "陶...陶先生?"周景明含糊不清地喊着,"你在哪?我有话...有话对你说..."

      陶清皱眉,现出身形:"周公子,你喝多了。"

      周景明看到陶清,眼睛一亮,踉踉跄跄地走过来:"陶先生...我...我拒绝了婚事...父亲大怒...但我不在乎..."

      陶清扶住摇摇欲坠的周景明:"我送你回去。"

      "不!"周景明突然激动起来,"我不回去...我要找...找一样东西..."他挣脱陶清的手,跌跌撞撞地向桃林深处走去,方向正是陶清埋藏木箱的地方。

      陶清心头一震,连忙追上去:"周公子,那边不能去!"

      但已经晚了。周景明像是被什么牵引着,径直走到那株千年桃树下,跪在地上开始徒手挖掘。他的动作疯狂而精准,仿佛知道下面埋着什么。

      "就在这里...我梦到过..."周景明喃喃自语,"一个木箱..."

      陶清呆立原地,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幕。季清远...真的是你吗?

      不多时,周景明挖出了那个小木箱。他颤抖着打开箱子,在看到里面物品的瞬间,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

      "这是...我的..."周景明拿起那方砚台,泪如雨下,"我记得...这是我中举那年..."

      陶清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季清远?"

      周景明抬头,泪眼朦胧中,陶清的面容与梦中的白衣少年重合在一起。一股强烈的熟悉感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他。

      "陶...清..."周景明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随即眼前一黑,昏倒在陶清怀中。

      陶清抱着昏迷的周景明,心如擂鼓。他叫出了他的名字...不是"陶先生",而是"陶清"...只有季清远才会这么叫他。

      夜风吹过,满树桃花纷纷扬扬落下,覆盖在相拥的两人身上,如同一个温柔的拥抱。陶清轻抚周景明的脸庞,泪水无声滑落。

      "你回来了..."他轻声说,"终于回来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段评已开~ 正文完结,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左右更新一章番外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