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回响 ...

  •   肯尼亚牛油果项目上线的第一个月,国内的订单量就突破了5万单。很多消费者在APP上留言:“第一次吃到这么新鲜的肯尼亚牛油果,口感比进口的还好!”“原来非洲也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希望以后能吃到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生鲜!”这些留言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很开心,苏晓拿着手机跑过来,兴奋地说:“林总、沈总,你们看,我们的项目上热搜了!#中国企业帮肯尼亚卖牛油果#,现在已经有1.2亿的阅读量了!”

      总部也对肯尼亚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决定追加2000万投资,用于在非洲其他国家复制“预冷仓库+冷链运输”的模式。林舟和沈亦臻在总部开会时,CEO笑着说:“你们不仅做了一个赚钱的项目,还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让中国企业的形象,在海外更加立体、更加温暖。”

      这年冬天,陈教授带着康奈尔的学生来中国考察,第一站就去了他们的生鲜配送中心。学生们看着自动化分拣线上的生鲜快速流转,听林舟和沈亦臻讲项目的发展历程,眼里满是敬佩。一个名叫艾米的学生举手提问:“请问两位学长,在推进海外项目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林舟想了想,回答:“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差异和信任建立。比如在肯尼亚,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当地农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顾虑,才最终达成合作。克服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尊重当地的习惯,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建立信任。”沈亦臻补充道:“还有团队的支持也很重要。不管是国内的同事,还是海外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才是我们能成功的关键。”

      考察结束后,陈教授拉着两人的手,欣慰地说:“当年我教你们的时候,就知道你们是有担当、有情怀的年轻人。现在看到你们把项目做得这么好,还能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我真为你们骄傲。”林舟和沈亦臻相视一笑,心里满是感激——如果没有陈教授当年的帮助和鼓励,他们或许走不到今天。

      年底的时候,两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肯尼亚的卡玛寄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画着牛油果种植园和预冷仓库,背面写着:“感谢你们让肯尼亚的牛油果走向世界,也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祝你们新年快乐!”林舟把明信片贴在书房的墙上,和之前收到的云南果农李大叔的感谢信、荷兰合作伙伴彼得的合照放在一起。这些小小的物件,记录着他们项目走过的每一步,也见证着他们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之间的温暖连接。

      除夕夜,两人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沈母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笑着说:“今年的饺子里包了肯尼亚的牛油果,你们尝尝,味道怎么样?”林舟咬了一口饺子,牛油果的清香和饺子的鲜美在嘴里散开,他看着身边的沈亦臻,又看了看桌上的家人,突然觉得无比幸福——他不仅实现了事业上的梦想,还拥有了最爱的人和最温暖的家。

      沈亦臻握住他的手,在他耳边轻声说:“新的一年,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林舟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期待。窗外的烟花绽放,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彼此并肩,就一定能穿过所有的阻碍,让他们的项目在更多的国家扎根、生长,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他们的爱情,也会像这除夕夜的烟花一样,在岁月的长河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永远温暖,永远坚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