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习惯了有你的陪伴 ...
-
除了咖啡、美食和音乐,苏暮的旅行气息依旧无处不在。
她的公寓像个微缩的联合国,总是有各种奇怪的东西不小心“越界”到他的领地:一个印着埃及象形文字的粗糙陶罐(“用来养绿萝超有感觉!”),一串色彩斑斓的土耳其蓝眼睛挂饰(“辟邪的!挂你门把手上了啊!”),甚至还有一包散发着浓郁、奇异香料的印尼虾片(“超好吃!嘎嘣脆!给你放玄关柜子上了!”)。
陈默从一开始的皱眉、无言以对,到后来渐渐习惯。
他甚至会在指尖无意中触碰到这些带着异国温度和质感的物件时,短暂地停留一下,感受那粗糙的陶土、冰凉的玻璃珠,或者香料包裹的酥脆触感。
这些触感,连同苏暮身上那混合着阳光、棉布和旅途尘埃的气息,以及她那些喋喋不休、充满画面感的声音,像无数条细小的、温暖的溪流,悄无声息地浸润着他原本干涸、冰冷的感官世界。
他开始习惯她的存在。
习惯她突然响起的敲门声,习惯她那些不着边际却总能带来意外惊喜的描述,习惯她在自己弹琴时毫不客气的“指手画脚”,习惯空气里时不时飘来的、属于她的、独特的“在路上”的气息。
他依旧话不多,表情也总是淡淡的,但那份拒人千里的冰冷,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消融。
他会沉默地接过她递来的、带着异国风情的点心,会在她夸张地描述某道菜时,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会在她指出他弹奏的瑕疵时,虽然依旧板着脸,却会认真地按照她的“荒谬”建议去尝试。
一种奇异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悄然生长。
苏暮是那个永远活力四射、向外探索的发光体,而陈默,则成了她分享奇遇时最沉默也最专注的听众和……记录者。
他黑暗的世界,因为她的声音、她的气息、她带来的所有感官碎片,而变得前所未有地……丰富和“可视”。
直到那个傍晚。
夕阳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温暖的金色光影。
陈默坐在钢琴前,指尖流淌出的是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旋律舒缓、庄重,带着一种深沉的温柔。
苏暮蜷缩在旁边的沙发里,抱着一本厚厚的旅行画册(虽然陈默看不见,但她喜欢翻看时纸张的沙沙声和油墨的气息),安静地听着。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平和、安宁的氛围,像一杯温度刚刚好的红茶。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余韵在安静的空气中缓缓消散。陈默的手指还轻轻搭在琴键上。
“真好听,”苏暮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难得的、柔软的慵懒,“像……像秋天的傍晚,湖面平静无波,只有一片枫叶悄悄落在水面上,荡开一圈涟漪。”
陈默没有说话,只是侧过头,“看”向她的方向。
黑暗中,他能“感觉”到她此刻的放松和惬意。
就在这时,一阵突兀的、尖锐刺耳的提示音,猛地撕裂了这片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