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砚边鹤影》番外:春庭折芳 ...
-
《砚边鹤影》番外:春庭折芳
正月刚过,江南的风就软了下来。院角那几株年前种下的海棠,枝桠上冒出了星星点点的嫩芽,嫩红的芽尖裹着细密的绒毛,在晨光里透着鲜活的气儿。沈砚舟蹲在花池边,手里捏着把小铲子,正小心翼翼地给海棠松士,指尖刚碰到湿润的泥土,就被身后的人轻轻握住。
“刚化冻的土凉,别沾太久。”裴枕鹤把他的手揣进自己袖口,那里还带着刚温完牛奶的暖意。他另一只手提着竹篮,掀开盖在上面的青布,露出里面裹着棉絮的瓷罐,“镇上张记的豆沙包,还热着,先垫垫肚子。”
沈砚舟被他拉到廊下,接过温热的豆沙包咬了口。面皮松软得能掐出糖汁,豆沙馅里混着细碎的桂花,甜香不齁,还带着淡淡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指尖的凉意都散了。“比去年的更糯些。”他含着包子含糊道,眼睛却瞟向院中的海棠,“你说这芽儿,什么时候能开花?”
“再等些日子,春分前后该能开了。”裴枕鹤替他擦去唇角的豆沙,目光落在花池边——那里放着个半旧的木牌,上面是沈砚舟去年刻的“枕鹤植”三个字,字迹还带着几分青涩,却格外认真。他想起年前种树时,沈砚舟非要自己挖坑,结果累得手腕发酸,最后还是靠在他肩上,看着他把树苗栽好。
“等开花了,我们就在树下摆张桌子,喝茶画画。”沈砚舟放下豆沙包,伸手比量着海棠的高度,“到时候我要画一幅《海棠春睡图》,把你也画进去。”
裴枕鹤低笑出声,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好,到时候我就坐在树下,给你当模特。”他提起竹篮,“刚去镇上时,见药铺在晒新采的陈皮,买了些回来,今日正好煮陈皮茶。”
两人往厨房走,刚拐过月亮门,就见邻居家的小宝抱着个布偶跑过来,脸蛋冻得红扑扑的:“沈哥哥,裴叔叔,我娘让我送些刚蒸的米糕来。”他把布偶往怀里一抱,双手递过一个油纸包,里面的米糕还冒着热气,“娘说,是用你们送的年糕磨成粉做的。”
“谢谢小宝。”沈砚舟接过油纸包,顺手从兜里摸出颗糖递给小宝,“快回家吧,外面风大,别冻着。”
小宝接过糖,蹦蹦跳跳地跑了。沈砚舟打开油纸包,米糕的香气扑面而来,他捏起一块递给裴枕鹤:“你尝尝,比我们做的年糕更软些。”
裴枕鹤咬了口,米香里带着淡淡的甜,确实比年糕更软糯。他看着沈砚舟眼底的笑意,忽然觉得,这江南的春天,因着这些细碎的邻里情谊,更添了几分暖意。
回到厨房,裴枕鹤把陈皮放进陶罐,加了冰糖和温水,放在小炉子上慢慢煮。沈砚舟则坐在灶前添柴,看着火苗舔舐着陶罐底部,心里满是期待。他想起去年春天,两人在院里种枇杷树时,也是这样围在灶边,煮着新采的明前茶,聊着未来的日子。如今枇杷树已能遮阴,海棠也发了芽,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圆满。
陈皮茶煮好时,已近午时。裴枕鹤把茶倒进白瓷杯里,茶汤呈淡淡的琥珀色,飘着陈皮的清香。沈砚舟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陈皮的微苦混着冰糖的甜,在舌尖化开,格外清爽。“比去年煮的更好喝。”他眼睛亮晶晶的,“明年我们自己晒陈皮吧?”
“好。”裴枕鹤点头,伸手把他散落在颊边的头发别到耳后,“等秋天橘子熟了,我们就去镇上买些橘子,自己剥了晒。”
午后的阳光格外好,透过新换的窗纸照进书房,暖融融的。沈砚舟坐在案前画扇面,笔尖蘸着淡粉色的墨,正勾勒海棠花的轮廓。裴枕鹤则坐在一旁,整理着去年的旧书,偶尔抬头看一眼沈砚舟,见他眉头微蹙,认真得像个孩子,忍不住嘴角上扬。
“枕鹤,你看这样画好不好?”沈砚舟举起刚画好的扇面,上面的海棠花含苞待放,枝桠间还停着只小雀,姿态灵动。
裴枕鹤放下书,走过去仔细看了看,伸手点了点扇面的角落:“在这里加几笔春风,会更有生机。”他拿起笔,指尖蘸了淡青色的墨,在海棠枝桠旁轻描几笔,风的形态便跃然纸上,仿佛能看到花瓣在风中轻轻颤动。
“你这一笔,倒是点睛之笔。”沈砚舟笑着说,把扇面放在一旁晾干,“等过几日,我们把这些扇面拿去镇上的画坊卖了,换些钱买海棠花肥。”
裴枕鹤点头,目光落在案上的画稿——那是沈砚舟今早刚画的《春庭晨景图》,院中的海棠、廊下的竹椅、还有远处的青山,都被画得栩栩如生,连晨光落在花瓣上的质感,都描绘得格外细腻。“这画,留着自己挂吧。”他轻声说,“等海棠开花了,挂在客厅里,正好应景。”
沈砚舟点头,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个木匣,打开时里面放着一叠书信。有京城里旧友寄来的,有阿婆托人带的,还有几封是两人去年出门时,写给彼此的。“你还记得去年我们去杭州看潮吗?”沈砚舟拿起一封信,笑着说,“你当时在船上给我写的信,我还留着呢。”
裴枕鹤接过信,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想起去年秋天在杭州的日子。那时两人坐在钱塘江边,看潮水汹涌而来,沈砚舟兴奋得像个孩子,拉着他的手大喊。晚上回到客栈,他趁着沈砚舟睡着,写下了那封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当下日子的珍惜。“当然记得。”他抬头看着沈砚舟,眼底满是温柔,“等今年秋天,我们再去杭州,看潮涨潮落。”
傍晚时分,阿婆带着小宝来了。阿婆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采的荠菜,小宝则抱着个布偶,一进门就跑到沈砚舟身边:“沈哥哥,你教我画画好不好?”
“好啊。”沈砚舟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宣纸和一支毛笔,教小宝画简单的海棠花。阿婆则和裴枕鹤坐在廊下,聊着镇上的新鲜事,偶尔还会问起京城里的情况。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海棠枝桠洒在院里,暖融融的。小宝拿着自己画的海棠花,兴奋地给阿婆看,阿婆笑得合不拢嘴,连夸小宝画得好。沈砚舟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满是暖意——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简单的日常,有爱的人在身边,有温暖的邻里相伴。
送走阿婆和小宝后,两人坐在院中的竹椅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裴枕鹤伸手握住沈砚舟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他的指节:“明天我们去郊外的集市吧?听说那里有卖花苗的,我们再买些月季回来,种在院墙边。”
“好啊。”沈砚舟点头,靠在裴枕鹤肩上,“我还想去买些新的画纸,上次买的快用完了。”
“都听你的。”裴枕鹤低头,在他额间落下一吻,声音轻得像春风,“只要你喜欢,我们去哪里都好。”
夜色渐深,月光透过海棠枝桠洒在院里,像一层薄薄的银纱。两人起身往屋里走,廊下的灯笼轻轻晃动,映着他们相握的手,也映着满院的春色。沈砚舟知道,未来还有很多个春天,很多场花开,很多次相伴,而身边的这个人,会一直陪着他,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最温暖的模样。
转眼到了春分,院中的海棠终于开花了。淡粉色的花瓣层层叠叠,缀满枝桠,像一片云霞落在院里。沈砚舟早起推开窗,看到满树的海棠花,兴奋得像个孩子,连忙跑去叫裴枕鹤。
“枕鹤,你快看,海棠开花了!”沈砚舟拉着裴枕鹤的手,跑到花池边,眼底满是惊喜。
裴枕鹤看着满树的海棠花,笑着点头:“真好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他伸手摘下一朵海棠花,轻轻别在沈砚舟的发间,“这样更配你。”
沈砚舟脸颊微红,伸手摸了摸发间的海棠花,心里甜丝丝的。他想起年前种树时的期待,如今终于开花,心里满是成就感。“我们今天就在树下摆桌子,喝茶画画吧?”
“好。”裴枕鹤点头,转身去屋里搬桌子。沈砚舟则在花池边铺了块青布,把茶具和画具都摆好。阳光透过海棠花的缝隙洒下来,落在青布上,形成细碎的光影,格外好看。
裴枕鹤煮了新采的明前茶,茶汤清澈,茶香四溢。沈砚舟坐在桌前,拿起画笔,笔尖蘸着淡粉色的墨,开始画眼前的海棠花。裴枕鹤坐在一旁,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偶尔递过一杯茶,两人偶尔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却满是默契。
画到一半时,京城里的旧友李大人寄来了书信,还附了一幅他新画的《京城春景图》。沈砚舟打开书信,李大人在信里说,京城的春天也格外热闹,邀他们有空再回京城小聚。沈砚舟笑着把信递给裴枕鹤:“等夏天枇杷熟了,我们寄些枇杷给李大人吧?”
“好。”裴枕鹤点头,看着信里的内容,想起去年在京城的日子,心里满是怀念,“等秋天,我们再回京城一趟,看看李大人和其他旧友。”
午后的风轻轻吹过,海棠花瓣簌簌落下,落在沈砚舟的画纸上,像极了刻意落下的点缀。他笑着把花瓣留在画纸上,继续作画。裴枕鹤则坐在一旁,拿起一本书,慢慢读着,偶尔抬头看一眼沈砚舟,眼底满是温柔。
夕阳西下时,沈砚舟终于画完了《海棠春睡图》。画中的海棠花盛开得正好,树下坐着个青衫男子,姿态慵懒,正是裴枕鹤的模样。裴枕鹤接过画,仔细看着,指尖拂过画纸上的海棠花,心里满是暖意:“画得真好,把今日的好光景都画下来了。”
“那是当然。”沈砚舟骄傲地扬起下巴,“也不看是谁画的。”
裴枕鹤低笑出声,伸手将他揽进怀里:“是,我的砚舟最厉害。”
夜色渐深,两人收拾好画具和茶具,往屋里走。院中的海棠花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粉色,像极了温柔的梦境。沈砚舟靠在裴枕鹤怀里,听着他的心跳,感受着他的体温,忽然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最好的幸福。
“枕鹤,”沈砚舟轻声说,“明年春天,我们再种些樱花吧?”
“好。”
“夏天,我们去荷塘边钓鱼。”
“好。”
“秋天,我们去摘橘子,自己晒陈皮。”
“好。”
“冬天,我们再一起堆雪人,煮年糕。”
“好。”裴枕鹤低头,在他唇上落下一吻,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以后的每一个四季,每一个春天,我都陪你一起过。”
沈砚舟点点头,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意。他知道,只要身边有裴枕鹤,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四季如何变迁,他的世界,永远都会是春暖花开,永远都会是温暖安宁。
院中的海棠花在月光下静静绽放,花瓣轻轻颤动,像在诉说着这一年的温柔与美好。廊下的灯笼还在亮着,映着两人相握的手,映着满院的春色,也映着他们未来无数个温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