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浮生火》 第135章
第1章:楔子
第2章:迷生
第3章:危城
第4章:将风
第5章:血屏
第6章:去影
第7章:谁明
第8章:胡生
第9章:始行
第10章:世情
第11章:春冰
第12章:堪惊
第13章:未平
第14章:旧瓶
第15章:可刑
第16章:煞星
第17章:有应
第18章:变程
第19章:澜声
第20章:入瓮
第21章:疑兵
第22章:暗涌
第23章:潮倾
第24章:几曾
第25章:末萍
第26章:惊铃
第27章:引弓
第28章:纵逢
第29章:碎镜
第30章:霜重
第31章:浊清
第32章:留踪
第33章:遁形
第34章:无名
第35章:山中
第36章:时容
第37章:枕梦
第38章:问灵
第39章:凛冬
第40章:画笼
第41章:浪定
第42章:飘蓬
第43章:戈声
第44章:曲衷
第45章:秋钟
第46章:箭证
第47章:弦鸣
第48章:为重
第49章:飞缨
第50章:撄锋
第51章:此生为轻
第52章:独行
第53章:君同
第54章:孤灯
第55章:血腥
第56章:骨萦
第57章:微明
第58章:成空
第59章:回笙
第60章:落盅
第61章:图穷
第62章:落英
第63章:茫境
第64章:死生
第65章:烟屏
第66章:秘陵
第67章:汹汹
第68章:死生
第69章:渐明
第70章:邀行
第71章:伤情
第72章:蜕龙
第73章:意浓
第74章:深庭
第75章:无声
第76章:春静
第77章:兵锋
第78章:时凝
第79章:爱憎
第80章:焰动
第81章:几重
第82章:雨声
第83章:初融
第84章:恨平
第85章:初晴
第86章:瑚生
第87章:临戎
第88章:两重
第89章:天惩
第90章:绝境
第91章:将终
第92章:语重
第93章:宵中
第94章:隐行
第95章:往生
第96章:危行
第97章:罡风
第98章:欲倾
第99章:传烽
第100章:峥嵘
第101章: 横行
第102章:争风
第103章:潮生
第104章:尘笼
第105章:词穷
第106章:觅踪
第107章:猎冬
第108章:剑鸣
第109章:狐踪
第110章:雷动
第111章:振聋
第112章:西东
第113章:雪京
第114章:戾声
第115章:乱红
第116章:未曾
第117章:此境
第118章:伤污
第119章:路难
第120章:针锋
第121章:休生
第122章:深冬
第123章:今夕风雨
第124章:楔子
第125章:残影
第126章:交鸣
第127章:迷宫
第128章:待晴
第129章:轰霆
第130章:夜明
第131章:澄澄
第132章:残更
第133章:断烽
第134章:苦城
第135章:夜声
第136章:深泓
第137章:人踪
第138章:夜灯
第139章:夜醒
第140章:微行
第141章:将别
第142章:(番外)逆 旅
第143章: 涟漪
第144章:昨夜
第145章:罅隙
第146章:夜话
第147章:笑言
第148章:意会
第149章:相见
第150章:故人
第151章:(上)
按回复时间正序排序
按回复时间倒序排序
按点赞数量排序
长评好认真哦
……(全显)
 
[回复]
[投诉]
之前说待殷浮筠身世之谜揭开我定要为他写篇长(qing)评(shu),趁着周末动笔。
有些话本来该放在最后提,但想来不喜欢尚书的人不会看,所以在开头说一下。近来评论区火气愈发重了,我也没忍住和人争论过几次,想想实在很不应该。有姑娘说得好,各花入各眼,何必非要说服别人。作者不入V不要地雷,纯粹出于个人兴趣认认真真写文,想来不是为了看读者在评论区吵架的。如今元帅斩钉截铁说此生绝无此念,CP什么的自然是不用提了。也希望大家发评论前考虑一下,不要太针对角色本身。说实话评论区就这么些人,各自的喜好大家都清楚,说一次便罢了,何必一定要次次说呢?喜欢的角色一再被人说讨厌,换位思考一下,您心里痛快吗?
能相聚在同一篇文下本是缘分,大家和和气气的相处吧。
以下正文。
初见殷浮筠,只觉无甚特出之处。
他固然生得好,但作者笔下生得好的人也不差他这一个,更何况此人实在有些文弱过头,总有种白莲花弱受的既视感挥之不去,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后来渐渐喜欢他出场,也只是因为元帅被他调笑得招架不住的样子着实有趣,对这个人本身不过爱屋及乌。
再后来……元帅在地宫中听了左淳那一段往事,想到池霖染指的另一个探花郎,心下忽然了悟:“原来我毕竟十分看他不起。”
当时读过只是为殷浮筠叹一声,后来再想,却如同冰雪入怀,凛然而惊。
我问自己:
我最初不喜此人,其中是否也有某些先入为主的偏见作怪?
他可曾耽于过往,自怨自艾?可曾试图用自己的过去博取同情?可曾因体弱拖累过他人?可曾因不必要的心软而误事?
我是否也曾对他怀有不自觉的轻视?
我又凭什么瞧他不起?
问到最后,只是无言。
后来真的喜欢他,看他如此痴情,难免心酸。甚至会忍不住想,既然元帅一开始就无心,又何必要有一个殷浮筠。便当作恩同再造的救命恩人,剧情不也一样的走吗?
看了135章,心里隐隐有点想法。
“世间稀罕的是英勇无畏与天资纵横,传颂的是视死如归与大义凛然,然而那些软弱和犹疑,那些沾沾自喜和轻浮的愚蠢,那些对死亡的恐惧和生的珍惜又该藏身何方?天地这么大,总归当有它们的容身之地吧。”
可能答案就在这里吧。前世的杨季昭站得太高,看得太远,行得太正,有些东西看不见,或是看见了,也觉不出其中分量。此间的姜思齐从穷秀才起步,先是以前绝不会有半点交集的举世无双(草包)李大人,后有前世他最头疼的那类狂生李兆新,再是以前被“媚上佞幸”四个字钉死的殷大人,合着这一路走来的种种见闻,终于让他开始看到之前无视的东西,觉出自己作为杨季昭时不足的地方。
天之骄子,今世才真正以平等的视线,把人间百态看进眼里。
殷浮筠敲落的是他不自觉的傲慢与鄙薄。
【删】……可能还顺带激发了一点吐槽属性。【删】
再回到殷浮筠本人上来。说实话,我从来对单箭头的深情敬而远之,只觉人生如此广阔,何必非要耽于情爱,自讨苦吃。
但是殷浮筠……又好像有些不同。他这份感情是按理是苦的,读者却总能觉出其中甘甜。他挑破心意后调戏起元帅简直落落大方,直球也能打出一百种花样,看得我只能感叹不愧是文化人,撩人的手段都因地因时制宜,不带重复的。他从不羞于表达自己的心意,坦坦荡荡毫无遮掩,但又绝不死缠烂打,从未真的逼得元帅不快。元帅要走,他不强留,元帅沉默,他笑一笑也就自己转过话题,就算唯一一次伤心了发了火,冷静下来,也只说:“适才是我失态了,你莫要记在心上。我实非有意如此。若能于君有所助益,浮筠求之不得。”
这个人啊。
以文中背景,他爱得不可谓不大胆,但这份大胆和深情,从来都不曾建立在真正违背元帅的意志上。
这一点,我真的非常喜欢。
可惜元帅心中从未给情爱留下一席之地,殷浮筠此生注定不能得偿所愿。现在我真的别无所求,只希望他能好好活着,在此间事毕后能够摆脱掉身上所有的枷锁,一展所负之才,如同他曾经期望的那样当个好官,为那些不幸之人遮风挡雨。这段感情会被他封存,只偶尔在雪夜独酌时伴着微醺的醉意想起,而他会平安喜乐,寿终正寝。
……(全显)
1
[6 回复]
[投诉]
这几天从头重温,拉通了看元帅和尚书的互动,有些想法,正好趁着520写写。
先说殷浮筠对杨元帅的感情。
两人初见后直至殷被池霖染指这段时间,殷对杨应该是奉若神明,感激之至,但并无别样心思。就像元帅雨夜驰援那次,翌日清晨殷说:“你早已很好,可是远在云端,遥不可及。”
当初他发奋读书,个人感觉,是为了报答养父居多。殷二爷着墨极少,但我觉得他对于尚书是个很重要的人。殷的母亲出身烟花,又为他人外室,殷二爷却情根深种,甚至在她过世后依然寻其幼子代为抚养。元帅救他一时,殷二爷却是真正领他回家,视若己出养育他的人。从135章这段,也可见两人感情不错:
“我中举不久父亲便撒手西去,临行时拉着我的手道:我这便要去见你的母亲了,只望她改变心意,这回选了我罢,说罢含笑而逝。”他平生初次向人吐露此事,伤感之余又不禁有些细微的喜悦,“如今看来,纵无血脉之亲,我总还是父亲的儿子。”
比起殷从未出场的生父,殷二爷才是他真正视作父亲的人。殷氏一族直至殷浮筠十二岁中了秀才才将他录入族谱,此前父子二人所受非议可见一斑。他所说的读书为“心心念念光耀殷氏门楣”,大概更多是要为养父也为自己争一口气,可惜……命运弄人。
再到后面,殷浮筠得中探花,被池霖所染。我不清楚他是何时参与到元帅回魂之事里,又是何时习得奇门异术的,但在此时他对元帅的心情,应该是憧憬又绝望的。父母已逝,家族不过如此,元帅是他人生里最后一束尚存于世的光,但他心知肚明,他便是甘做飞蛾,也扑不进这丛火光——更何况他自觉肮脏,根本不敢接近。他与杨枢密同朝为官,却比曾经的将军和稚子更加遥远。
殷对元帅最大的感情转折,应该是在元帅回魂之后。身份地位高低倒转,元帅多有需要援手之时。便只是下官对上级的寻常交谈,对于殷浮筠来说,怕都是从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吧。
若从未接近过便罢了,一但尝过了,又如何忍得住,无怪他食髓知味。此前有评论说,不明白殷做着皇帝的禁【隔一下】脔,怎么还有脸撩拨元帅(大意)。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觉得被人所迫就不能追求自己的感情,何况殷至今从未因此事累及元帅。就殷而言,他现在是真正豁出去了,文中已多处暗示他身体状况不妙,他自己也想:“在这烂絮般破败的人生中,好像终于有了些鲜亮的东西温热他的心田,便如流星般转瞬即逝,又有何妨。”对他来说,现在与元帅的每一次接触都像是赚来的,他不深思熟虑,不顾身后事,只求片刻温暖。他其实从未想过能与元帅携手,所以便是元帅有一丝顾念,于他都是意外之喜。世子心仪于元帅,明知艰难,依然敢开口想与元帅约定终身。殷的感情表达大胆到肆意,但向来只说喜欢,从不提及以后,因为他大抵没有以后。
只不过人的情感到底难以控制,他在宣瑚生上门讨回部下时,在元帅沉默的回护中,醒悟了自己不自觉的贪念。他与元帅永远都成不了“我们”,他早就明白,他本以为自己一直明白。
再说元帅对殷被池霖所困一事看法的转变。
元帅当初在竹林撞破皇帝与殷的情事,回家路上“一时切齿皇帝昏聩,竟与臣子行此悖逆人伦之事;一时痛恨那殷浮筠丧心病狂,竟如褒姒妲己,务要明正典刑以正朝纲,到最后又觉斯文扫地,撞到这种事的自己也面目无光,有愧师恩,实该闭门思过才对。”
何等正气凛然,又何等高高在上。杨季昭一生,不是没有遇到过艰难,不是没有吃过苦,但直到最后,他也从未真正身处低位,没有体会过不得已的折腰。
“纵是他将苦楚明明白白摊到面前,那时候的杨枢密怕也只会一声冷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这般苟延残喘,活着不过辱没朝臣清声罢了。”
“你又为什么不去死?”
哪怕重生之后受殷浮筠照拂颇多,元帅会诚心道谢,会在他饮酒过甚时劝他保重身体,但直到左淳在安姿墓中向元帅揭露一段往事,元帅想起池霖染指的另一个探花郎,心下这才了悟:
“原来我毕竟十分瞧他不起。”
魏平雨说元帅“外表谦逊,内怀高傲”,实在准确。
他甚至不觉得自己高傲,只觉得每个人都理所当然该行正道,但没有意识到,并非世间所有人都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
后来,杨季昭死了。
“当真有一日易地而处,他在牢中纵不曾受辱,却也身受酷刑,他也从不得到过玉石俱焚的机会和心思,迎来的唯有默默死亡。”
而姜思齐看到了前世不曾见过的东西。他看到左淳,看到安姿,看到何家幼女。他终于明白对于普通人来说皇权是怎样难以抵抗的力量,“终究天下之大,尽为帝王所设的樊笼”。
“那么……还是像如今这样就好。”
“他明明清楚自己想得不对,简直斯文扫地,然而他还是觉得,这样就好了。”
“活着,就好。”
最后来说说(我最想写的)元帅对殷本人的态度变化。
元帅此人,承教于当世大儒,而且沈师生怕他长歪,从小管得严,于这男男之事男女之事上,委实是块铁打的木头,端正得过分。
他前生就对殷浮筠敬而远之,回魂之后瞧出殷大人不知为何对自己有意,那真是别扭到了十分,唯恐避之不及。最开始元帅疑惑殷大人到底看上自己什么,还与李一讨论过自身魅力何在(…),得出结论“总之是阴谋诡计就是”。
奈何他已经不是位高权重的杨枢密,回魂后行事多得殷大人照拂,还在礼部给人当下属,不来往也得来往,不承情也得承情。前世今生,元帅于情之一字上一直一窍不通——他也不想通,但是对殷大人属实避无可避,用兵如神的元帅头一次正面对上情场攻防,“竟也想高举白旗落荒而逃”。
后来池霖欲建佛骨塔,李兆新因直谏入狱,元帅为得手令探望,求助于殷。
“私入天牢探望罪臣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对他却未必如此,也未必……不肯。”
“这种把握之中的有恃无恐,令他惶惑不安,然而情急之下,却也顾不上了。”
这一段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元帅虽然没听过这首歌,但其中道理已经在潜意识里无师自通。仔细想想,恐怕这还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元帅单凭“情意”向人求助。前世他出身高贵,从军后威名显赫,更兼娶了甄娘,等闲人都轮不到在他面前表露情意,而且也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求人的地方。他想要的,求也无用。
然后么……元帅的矛盾心理就开始了。
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受殷浮筠照顾颇多,心里不是不感激,但每每忍不住温言几句,又后知后觉地生出些失言的悔意。一但被尚书抓住机会调笑几句,更是深恨自己多话。
他依然对尚书退避三舍,但与一开始似乎已有些许不同。最初他担心这份不明所以的垂青背后的目的,后来渐渐确认尚书发自真心,却也开始担心触碰感情本身了。毕竟,“其间惊心动魄,蚀骨销魂,纵是坚城,岂不消融。”
有生以来,殷浮筠大概是第一个让元帅对爱情有所体会的人——并不是动情,只是终于对这种陌生的感情有了一点感触。但因着这点感触,他更不敢触碰这样厉害的东西,对尚书避得彻底,甚至称病在家,直到为了入狱见荀季之,不得已再次求助于殷。
这是殷浮筠第一次对元帅发怒。
平心而论,元帅这等有事空手上门无事恨不得避出五十里开外的行事方式,他自己都觉过意不去。殷浮筠气急昏倒,元帅注意到他似已重病。他此前对这人并未有半分关心,于此刻终于自省:
“曾几何时,他习惯了对这人予取予求,习惯了他小意温柔,偶尔想起,连一笑也不曾付有。”
“原来竟是这般吝鄙。”
便是这一天,元帅决定以后不再对殷有意相避。
至此,元帅对殷的态度,已与最初大不相同。
当殷浮筠说出“我看起来岂像个瞎子?”这样的话,元帅也无法让自己像以前一样无视过去。
他一路沉默。
“不能笑你荒唐,不敢疑你情深,不愿无益空谏,力有不逮亦无法相帮,愧疚至深,是以彼时无言,或初终亦无言。”
元帅看到殷的才华,叹息殷的遭遇,触动于殷的情深,但不能承接这份深情,唯有珍重二字,可以寄予他。
从北狱开始,元帅算是对殷有了一丝顾念。遇到他听墙角会留意他面色,注意到隐有血色,不似此前重病,略微放心;左淳送来作假的北狱名册,也记起“两次他都是用殷尚书的手令出入,不免为其略加悬心,转念想到这人心思玲珑,当有手段清扫痕迹。此刻名册在手,又想到殷浮筠,本子在手里登时便重了三分”。
元帅第一次主动涉入殷的私事,就是被锁两章的那次雨夜驰援(。他本可以不去,纵使去了,尚书已经开口送客,他也本可以不留。
“门槛在他背后不过尺余之遥,若跨出这半步,便可将万般尴尬纠缠都悉数甩尽,而他前生今世,仍旧无可指摘一身清白。”
他终归是留下了。此举与爱情无关,但我当初看到这里,依然为尚书感到心头酸软。殷大概直到最后都不会是被元帅划进自家猪圈(?)里的人,但他终于在元帅心中有了一点分量。
从殷宣二人对峙那里,也可以看出元帅心境的变化。第一次我看的时候,大概是被之前的情节暖惯了,冷不丁来这一遭,看完只觉心灰意冷。回头再看,宣瑚生是毫无疑问的元帅自己人,天王老子也阻挡不了他回护宣。但元帅的憋闷而燥郁,不安与愧憾,却不是因宣而生。
宣瑚生问他为何这般生气,元帅被问得怔住,一时竟不能答。
结合后面,殷浮筠问他可曾有过片刻动心,元帅回答:前世今生,永绝此念。
“他所言斩钉截铁绝无转圜,恰如他一直坚守的心意。”
“只是不知为何,突然有些不敢看那双眼睛。”
如果换作其他小说,我肯定会觉得这是心动而不自知。【删】或者是作者写着写着自己都摇摆起来【删】但薄裘姑娘把元帅写得如此笔直,我也只当元帅对殷并无半分情爱,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殷于他而言,已经是一个足够特殊的存在。不管是愧疚也好感激也罢,怜悯也好怅惘也罢,甚至包括想要退避三舍的尴尬,坐立难安的不自在,这一切结合在一起,这世上再无第二个人能带给他相似的感受,再无第二个人能让他茫然于这样肆意坦荡,又归于克制的温柔。
我虽然希望二人能有个好结局,但终究是剧情造就角色,只希望在不影响剧情的前提下,能让尚书好过一点吧。
……(全显)
3
[7 回复]
[投诉]
想不到殷二爷是这样的二爷。。。唉
……(全显)
 
[回复]
[投诉]
追了太多年了,好多剧情都记不住了,最热评论是说明作者要定下杨殷了吗?!!啊啊啊只要不是殷浮筠,cp是谁我都认了啊!!!好心累啊,世子挺好的,可是近期作者剧情又时不时偏向殷浮筠,唉,先不追了,如果是殷浮筠我就完结了再扫一眼最终章吧。感谢太太写出如此好文,真权谋,爱您
……(全显)
 
[回复]
[投诉]
小殷啊呜呜呜呜呜 这俩真的可以搞一搞啊
……(全显)
 
[回复]
[投诉]
殷美人真是悲催的人生!
……(全显)
 
[回复]
[投诉]
如君所愿,如君所愿。
好啦,我终于彻底死心啦。
本来之前就隐隐有所感,这章算是盖棺定论。身为书外人,本就无甚立场可以置喙书中人的选择,只是之前实在太喜欢两人的互动,又太被那一腔深情所动。
我又何尝不知自己是心生奢望。
如今话已说尽,以后再不会提。
——终有一日,殷君必懂我。
这个人?莫非是魏平雨???
看样子最终幕要拉开帷幕了,作者捂了这么久的大包袱,苍蝇搓手.jpg
只是联系到前文大锦朝的丧歌,我突然有点担心世子……
……(全显)
 
[2 回复]
[投诉]
长叹一声!过年前能完结不?
……(全显)
 
[回复]
[投诉]
说实话,看完余下的半章我难受……鼻酸。还是那句话,岁数越大越希望岁月静好,盛世太平,恶俗地来个好人一个不死的happyending(苦笑)好吧,说句开心的,大师光头的禁欲美真是……(口水)
……(全显)
1
[回复]
[投诉]
1
2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0-08 23:59:16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